xinde

宽恕:消除伤痛与仇恨的真正方法(二)


2015-10-19 10:08:55 作者:佚名 来源:《信德报》2015年10月1日,37期(总第647期)

我到底怎样做才能达到宽恕的彼岸呢?
    宽恕是一连串有关改变的行动。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每个人走向改变的过程都会有一点不同。这一过程中的第一步是在某一时刻意识到宽恕的价值和宽恕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而另一步则是将这一认识反映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以及我们对事物的反映之中,我们将看到这一反映将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健康以及如何使得我们感受到我们心灵最深处的安宁。最后,当我们的一切都准备好,我们就可以实实在在地开始选择宽恕某个曾经伤害过我们自己的人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慢慢开始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受害者了,并开始学会控制自己,并重新定义那些曾经伤害自己的事情。
    宽恕也同样意味着我们需要改变那些错误的想法和那些使得我们自己受伤的行为,一旦我们跨过了仇恨的关口,我们甚至不会再因为我们曾经被伤害而以幽怨的眼光看待我们自己的生活,甚至我们还可以以同情和理解的眼光看待过去的生活。

如果我无法宽恕某人,那我又能够做什么呢?
    宽恕某人是一件极富挑战性的事情。尤其困难的是宽恕那些从来不承认自己错了,甚至对别人的唉声叹气表现出漠不关心的人。但是永远记住,宽恕别人的最大好处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你发现自己依然沉迷于怨恨之中,那么,抽时间去找一找那些你认为智慧而又有同情心的人谈一谈吧,像那些所谓的“精神领袖”、心理医生或者是那些值得信任的家庭成员或者是朋友都是极好的选择。
    花时间去想一想那些曾经被你伤害过的,并最终宽恕了你的人们也是一件极有帮助的事情。回忆一下当时的感受,会有助于自己了解当时伤害自己的那个人的感受。当然,再去教堂祈祷一下,在别人的引导之下陷入沉思或者是记下日记都是对自己很有帮助的。不管是以哪种方式,当我们表现出宽恕某人的行为时,我们对别人的宽恕也会随之而来。

宽恕可以保证化解矛盾吗?
    并不总是这样,在一些情况之下,矛盾已无法化解,因为那些伤害你的人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而在另一些情况下,私自化解矛盾似乎并不恰当,特别是在自己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伤害甚至对方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的时候。但就算是在这些情况之下,宽恕某人依然是重要的,即使是我们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
    另一方面,如果这起伤人事件还包括另外一位对于你来说十分重要的家人,宽恕也并不是不能够调和的。这件事可能不会发生得那么快,因为你们之间必须重新建立起信任。但是一旦我们轻轻地拥抱了宽恕,两人之间的关系依旧会和好如初,并且变得富有而充实。

我怎么知道我是不是真的宽恕了某人呢?
    宽恕往往在一句“我原谅你”或者是某些补救两人关系的行动。不过,原谅某人还远远不只是如此而已,宽恕还意味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平静,这种发自内心的平静往往会让自己受益终生。伤害事件自此不再是生命之中的头等大事,也不会再成为自己每日生活的中心。你对他人的敌意、怨恨和那些充斥于生活之中的将彻底为自己对别人的同情、宽厚和从内到外的和平宁静让路。
    同时也要记住:宽恕某人不是什么一锤子买卖。它自一个决定开始,却要在之后的人生之中不断地坚持下去。那些旧时的记忆,来自他人的言语或者是行动都会触发自己昔日的感受,在将来的日子里,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宽恕别人。

如果那个被我宽恕的人依旧我行我素,那我应该怎么办?
    事实上,让对方改变自己的行动、语言或者是行为并不是宽恕别人的终极目的。事实上,那个伤害过你的人可能永远都不会改变,也不会向你道歉。多想一想宽恕某人会怎样改变你的生活吧——它会给你带来更为平静、幸福的生活以及感情和心灵上的康复。
    宽恕使得自己的生活不再受到另一个人的影响。通过对别人的宽恕,自己也不再被定义为一个受害者了。宽恕别人的最大受益者往往是自己,而不是那个伤害你的人。

如果我是那个需要被宽恕的人,那我应该怎么做?
    花一点时间去想一想自己的所作所为,从这之中找出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伤害,这么做对解决整个问题绝对是有好处的。就算自己这么做会带来更多的伤害和苦恼,然后试着去让那些被你伤害的人接纳你的错误,向他表示自己最诚挚的悲伤和歉意,并且向他表示自己希望得到他的原谅——但是不要找出任何借口。
    不论是宽恕自己还是宽恕别人,虽然这么做并非易事,都会改变自己的生活。与其让伤痛和报复之心与自己同起居、共住宿,与其让自己的内心充满愤怒和痛苦,还不如让自己的心灵疾驰于通往和平、同情、怜悯、快乐和宽容的大道上。  
                    (全文完)
           来源:功名十字路口

本文标题:宽恕:消除伤痛与仇恨的真正方法(二)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