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追念上海王琳医生及其往事(五)

—— —— 爱心传递者

2016-03-06 11:18:00 作者:张若翰

    1990年秋,我从江南申城回到华北家乡。目睹北方一些大小修院修生们的简陋伙食,为加强其营养,我曾尝试在一个时期为其中的一两个大小修院为修士们的早餐一周送两个鸡蛋,并资助一些贫困中小学生。虽然这样做不是一个长久办法,但当时个人能做的就是这些。1993年出国读书前,为继续资助一些孩子读书,就委托几位教友代为管理发放一笔留下来的经费。两年后从他们有效合作管理及资助的经验而受到启发,遂于1995年12月底在海外为内地发起成立了“圣召暨教育基金会”(今“定汉基金”)。
    记得1996年初梅乘骐神父听说后有些担心,立即嘱咐王琳医生致函提醒晚辈:“要小心和钱打交道!这为圣召不好,要专心学习。” 当年我正在海外全力以赴地读书,自己根本无暇也无力顾及,只能简单致函介绍。当了解到是合作管理,还有监督体制的运作模式后,梅神父不但放心,而且还非常信任,并委托王医生每月代他为孩子们邮寄500元捐款,直至1997年7月16日去世。


作者与王琳、连伯的合影

    王琳医生和他的老伴连占武先生因此也成了梅神父及其他神长教友和姆姆们与受助者之间的爱心传递者。虽然连老先生不信主,但尊重妻子的信仰选择,参与了这份爱心传递,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起草来往信函及经手记账工作。曾直接处理过这些来往信函的三四位神父们都还记得,两位前辈对爱心传递工作非常认真,一丝不苟,也严格地要求他们按照意向一一回复,为每一位爱心人士提供机构收据及受助者签收证明。
    也许梅神父和王医生当时不一定意识到他们昔日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为受助者和一个刚刚成立的慈善机构是多么重要,然而如今目睹很多孩子们因受助而成长以及两个慈善机构的健康发展,一如所有默默奉献爱心的神长教友及朋友们一样,梅神父和王医生在天上一定也会感到欣慰。在这个尝试基础上以及在当时社会人群的需要之下,1997年进德公益诞生成立。
    新机构成立之初,虽然遇到了个别境内外神长及领导无法理解,不支持、不批准,甚至反对,但一如梅神父和王医生一样的很多海内外的神长教友们始终信任支持我们。他们通过信函和电话及来访不断地给我和刚刚成立的团队打气加油,鼓励我们一定要积极回应社会人群的需要。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及千禧年初期,这些神长教友们曾激励我们树立信心,充满希望,无形之中也助我克服了当时一度想放弃投身慈善事业的诱惑,度过了创业初期最艰难的一段岁月。他们真是天主派遣来给予我们祝福的天使。

    其实,王琳医生还是一位热心文字福传的支持者。
    1991年9月“信德”创刊伊始,王琳医生便成为了第一批热心读者和文字福传的支持者、推动者、发行员。初期,王琳医生去任何一个堂区参与弥撒时都会为当地教友们发送报纸,后来她在徐家汇大堂义务负责发行工作最长。她也是徐家汇主教座堂的第一位“信德”发行员。
    据统计,“信德”创刊25年来,徐家汇主教座堂共有五组教友先后义务负责发行工作。下面就是这个发行小组的三组成员:
    第一组:王琳阿姨、庄善德先生;
    第二组:罗光义阿姨、庄善德先生;
    第三组:杨慧芳阿姨、王德秀阿姨。
    后来,王医生找到每日进堂的庄善德教友,便邀请他协助分发报纸。
    如今85高龄的庄善德先生还清晰地记得昔日的一幕幕:“1991年王琳医生在徐汇大堂给我说:‘有一个任务,你常进堂,在弥撒前后给大家分发“信德”吧?’ 当年我还没有退休,目睹王琳医生每天进堂望弥撒,长时间虔诚祈祷,总是热心地帮助她遇到的每一位有需要的神长教友。我觉得自己应该向王医生学习,便爽快地答应了她:‘我明年退休,退休后就接受这个任务,为大家发送报纸。’ 起初,“索阅”“信德”的仅有几十人,后来,通过介绍和分享,比如送给新来的教友和一些外地教友,增加到了一百多份。虽然工作量大了,但我们都很开心服务大家。”
    从1992至2014年,退休后的庄善德教友在徐家汇大堂门房义务为当地教友们订购和分送教会报刊22年,去年因为高龄而荣退,杨慧芳阿姨立即接手这份义务发行工作。当王琳医生走不动而不方便进堂时,就把“信德”发行工作交给了罗光义阿姨。当罗阿姨因年迈而荣休时,王德秀阿姨马上接了过来。“信德”在徐汇大堂的这份义务发行工作就是这样靠几位前辈教友的爱心奉献传递至今。
    与此同时,从老本堂艾祖章神父到今日本堂顾张军神父,徐家汇大堂历任本堂都很支持教会报刊的发行工作。“近两年,顾神父特别为我们报纸发行组提供了办公室可以接待办公、存放报纸和账本。” 据杨慧芳阿姨高兴地介绍。
为每一位教会报刊发行员来说,这不是一份有报酬的工作,而是一份义工,还相当辛苦。除了每周要在堂门口分送给读者。任何一期若缺少或丢失了,还要联系补寄补发。
    “信德”创刊25年来,就是因为各地有了像王琳、庄善德、罗光义、杨慧芳、王德秀等一样的热心教友们的爱心服务、慷慨奉献,才走到了今天。他们为地方教会和中国教会的文字福传工作的贡献不可以忽略。

    今天是王琳医生去世周年,我们特别纪念她。
    记得(王医生去世当月不久)2014年3月20日,一对母女到进德公益提出要为贫困学生捐献一笔钱。原来10年前在其家庭最困难的时候,母女俩曾来进德公益为刚考上大学而付不起学费的哥哥来申请助学金。当年这个家庭曾因大家的爱心帮助而度过了难关。女儿告诉我们:“如今哥哥和我都大学毕业了,有了一份工作,多年生病的母亲身体也好转了。” 于是,生活逐渐好起来了的娘俩决定一定要亲自来进德公益,更要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见证:让爱心传递下去——受助家庭十年后感恩回馈 ) 这事就发生在王琳医生去世不久,而10多年前,正是王琳医生开始这份爱心传递工作期间。当时我告诉这对母女,刚刚去世的王琳医生就是这样的爱心传递者和奉献者,她老人家在天上目睹你们的爱心传递一定会高兴开心。当然作为爱心传递者中的一员的我们每一位读者朋友也会倍感欣慰。
    除了弥撒意向之外,王琳医生的爱心传递的范围主要有三项:贫困助学、个人家庭的紧急救助、贫困堂区。奉献爱心者既有一些前辈神长和退休姆姆们,也有很多教友们。王琳医生既是爱心传递者,也是爱心奉献者。比如,她和一些教友们曾多次捐献宁晋和任丘残婴院的孩子们,为贫困地区奉献爱心。
    耶稣说过:“我饿了,你们给了我吃的;我渴了,你们给了我喝的;我作客时,你们接待了我;我无家可归,你们收留了我;我衣不蔽体,你们给我穿的……  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对我最小一个弟兄做的,就是为我做的。’”(玛25:35-40)相信,一生忠于信仰、为穷人、为传播福音而做了美好见证的王琳医生,还有那些为耶稣而奉献和传递爱心的人们,如今在天上已获享天父为他们准备的永福了。

3月6日

(完)

本文标题:追念上海王琳医生及其往事(五)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