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手机没信号的日子


2016-10-17 10:10:19 作者:陆信夫 来源:《信德报》2016年9月29日,36期(总第694期)

    虽然我不是电子产品发烧友,但平日的生活中,还是很少离开电脑和手机的。每天的学习和工作都要用到电脑,不工作的时候也会用电脑上网、聊天、娱乐。手机更是会随时带在身边,获取信息,联系朋友,办理各种事务。因为出门带经本比较麻烦,我连《每日礼赞》和很多常用的经文都是存在手机里的。如果离开这两样东西,就好像与周围的世界“失联”了一样,这也是现代人普遍的状态和心态。以至于我们常常忘记了,在没有它们的年代,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真正让我体会到这种“关联”和“失联”是在出国的时候。因为是朝圣,自然不可能带着电脑。而我的手机没有办理漫游,出国之后连信号都没有,功能仅限于念日课和上闹钟。于是,在事实上,自己进入了一种与平日的圈子“失联”的生活。
    这种感觉以前不曾有过。以往虽有远行的经历,但不管到哪里,首先会给家里报平安,和同事朋友之间也时常有电话和邮件往来,因此事实上并没有与平日的生活脱节。这次出行前,家人也叫我在落地之后发个短信,可是我告诉他们手机在那边用不了的时候,我看到了他们眼里闪过的担心。因此,我也对他们更加惦记和牵挂,整个旅途中这样的心情一刻也没有离开过。
    因为不能及时得到对方的消息,心里的牵挂变得更加真切。在那里的每一天,都会特别地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同事、朋友祈祷,特别是为父母和家里生病的老人祈祷。尤其是在每天的弥撒中,把这种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交托给天主,那时祈祷的心情比平时更加真诚而恳切,我们完全依靠不上自己的时候,往往让人更加学会依靠天主。因此,虽然身处异国,地理上离家很远,但在心里,却感觉离家很近。
    以前就有过这样的感受,出门在外的时候,比在家里祈祷更加认真。我曾把这种感受给神父说起。神父笑笑说,那当然了。但自己也不太明白为什么会这样。现在想来,可能的原因是,在家或在学校的时候,日子过得很安稳,尤其是学校生活非常规律,一切按部就班,很少出现意外。这样的生活,往往凭靠自己以往的经验就可以应对。一再重复之下,常常会让人看不到信仰的必要,也感觉不到祈祷的作用。时间长了,对祈祷也就不那么认真了,像完成任务一样,忙起来甚至经常疏忽过去。
    一旦踏上旅途,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朝圣也好,出差也好,旅行也好,都是要离开自己惯常的生活环境,去往陌生的地方,去经历新的事物,去面对未知的人和事。一路上会发生什么,遇到什么,经历什么,往往都不在自己的掌控范围之内。就像我们离开了电脑和手机一样,这时我们也暂时地离开了自己的个人经验。因为个人经验在这里失效了,我们不能再用自己生命当中已有的东西去应付一个未知的世界。行程一旦开始,甚至还没有开始,一种巨大的不确定性就会油然而生,伴随整个旅程,挥之不去。我们会发现,能够倚靠的东西实在不多。知识和能力可能用不上,语言可能不通,朋友可能会失联,甚至有钱都可能花不出去。出行的地方与平日生活的环境差别越大,对自己生活的掌控力也越低,这种不确定性就会越发明显。
    但是对我们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都会想到天主。在我们周围有形可见的事物之上,还有天主是最值得信靠的。即使是自己的经验和周围的一切都靠不住的时候,还有天主是靠得住的。与所有的家人朋友都失去联系的时候,天主是永远不会失联的。就像以色列人在流浪旷野和充军巴比伦的途中,在整个民族都漂泊得像一片浮萍的时候,向天主发出了来自心底的渴求和呐喊,留下了最动人的圣歌和圣咏。我想,踏上朝圣路的人,都会怀有这样的心情,在这样的心情之下,自然也会有更加认真和真诚的祈祷。即使以前自己没有这样的认识,也会在不知不觉当中这样做了。
    这种与日常生活的疏离,对不确定性的体验,对信仰的重新发现,是否就是朝圣的意义之所在呢?
    朝圣的过程总是包括出离和回归,带着在别处获得的生命经验,回到当下的日常生活当中。过了几日,回到家中,重新拿起手机和电脑,回归往日的生活,看似并无什么变化。但是心里的那份感悟,却在慢慢地沉淀、生根、发芽。以后如果再有类似的远行,我会知道,这是与天主相遇的宝贵机会。

本文标题:手机没信号的日子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