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研讨会的总结和展望


2017-03-29 17:00:52 作者:范丽珠(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全球化与宗教研究负责人)

 

此次南昌会议,可能是第一次有如此之众的教会领袖(主教、神父等)与学界同仁共同参加的研讨会。以往的讨论,多数在比较高阶的宗教领袖和学者们,显然难以做到具体和与实践相结合。

这要归功于李主教的开放胸怀和南昌在教会地方化和中国化实践积累而拥有自信的体现,也是今天中国教会在恢复和发展中成熟与自觉性的体现。事实求是的说,教会本地化、中国化是教会自身神学与实践的需求,同时,也是学术界寻求中国宗教研究文化自觉意识的基础。此次会议,我们发现,中国教会领袖的素质令人惊艳,包括我们发言嘉宾和会上的探讨,都看得出我们的教会人员已经拥有一群有受过相当好训练者,同时也有很多已经把利玛窦精神在日常教务实践者。

本次研讨会我们收到了36篇论文,会议上有33篇论文报告,会议报告的嘉宾有两岸三地以及欧美的学者、教会学术精英等。我们此次会议汇集了多学科研究的成果。神学、历史学、社会学、宗教理论等。基本上多数的研讨,都是从利玛窦调适中西文化智慧作为神学理论、宗教历史以及教会在历史及当前实践的起点,也讨论了基督宗教与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对话问题。这次会议的讨论,将中国教会本地化(inculturation)和中国化的探讨放在全球化的情境下,其中也包括了,如何理解基督教与不同文化互动与融入地方文化的规律,本地化中国实践与现任教宗方济的多元文化主义愿景,圣经翻译的名字问题、音乐礼仪、跪拜神学等实务方面的内容。会议的讨论也提出了,从基督教历史与全球视野的角度,基督宗教本身没有一个标准版本,其存在与发展有赖于地方化的实践;而教会地方化与中国化同样没有一个标准版本,既有自上而下的又有自下而上的草根模式,因此对于和而不同的认知显得格外重要。

最重要的是,我们此次研讨会从中国教会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强调了中国化和本地化的需要,而在实践方面,我们此次研讨会也报告了在赣南、周口的实践,以及关注基督徒如何过春节、基督徒如何看待祭祀祖先这样调研结果。

有关未来的展望,
相信此次研讨会成功地引入了教界与学界合作研究中国教会发展特别是教会本地化的尝试,期待着更多细致的研究与合作。
教会本地化与中国化的神学、理论与实践,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思与行,这就给多方的合作提出了可能。开幕式上我提到了,中国基督徒已经数以千万计,是时候我们发展中国教会神学思想,这也期待我们宗教学研究、宗教社会学研究为这一世界性学问做出贡献。
我们可以思考的问题: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相对应全球化 是本地化和在地化以及中国化,既有自上而下的推动,也有自下而上的自觉实践。

那么,这些实践是单数还是复数的?不同形式的本地化、中国化的实践如何推动中国神学内容的建构
中国教会的发展是处于一个社会剧烈变迁的时代,如何应对城市化对教会带来的冲击?人口流动,教会如何自思考进行策略性变化来为信众服务。
中国天主教从利玛窦时代就开始,就推动对地方文化和仪式的尊重,基督新教则刚刚开始,如何正视Chinese Christianity 在实践与理念方面的建构。
宗教之间与宗教内部的矛盾与冲突在世界宗教历史上是常态,中国基督教的建构和地方性融入方式的建构,如何为世界多元文明和谐相处、人类文明共同体提供新的典范。

如何在日常实践中,实现不同宗教间的尊重、对话、共存,并在当前社会文明发展中积极参与彼此共进,如移风易俗、文明行为、公民常识普及、社会公益行动等方面。

教会礼仪(音乐、艺术、建筑、灵诗、对联)等方面的融合本地化的传统与当代实践。

未来可以有合作调研、考察
研讨会,出版(中文、英文)。

本文标题:研讨会的总结和展望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