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从逾越节到复活节


2017-04-19 09:33:40 作者:曹友臣博士

“无酵节的第一天,即宰杀逾越节羔羊的那一天,门徒对耶稣说:你愿意我们往哪里去,给你预备吃逾越节晚餐?” (谷14,12-16;比较玛26,17-19;路22,7-13)三部对观福音都记述,耶稣和他的门徒如其他的犹太人聚在一起庆祝逾越节,纪念上主用强有力的手臂把他们的祖先领出埃及(参考出12,24-27;13,3;23,15;34,18;申16,1.3)。庆祝期间,耶稣用无酵饼和葡萄酒建立了圣体圣事(参考谷14,22-25;玛26,26-29;路22,14-20)。

逾越节是犹太人的至圣节日,为其不但是拯救之日,更是上主与他们民族交往的开始。按照传统,逾越节起源于天主击杀埃及人长子(参考出11,4-8;12,29-33)。但在叙述中从没要求以色列子民在门框洒血,使其被保护,只是顺便提到,民众把从埃及带出来的未发酵的面团烤成无酵饼(参考出12,34.39)。此外,在出11,7天主已宣布,以色列子民不受击杀埃及长子行动的影响(参考出8,18;9,4-7;9,26),这样,通过一个仪式被保护是不需要的。

由此看出,出离埃及叙述是独立的片段,与逾越节无论从文学层面,还是从内容方面都不相连[ 按出12,33,以色列子民是被从埃及赶出来的,所以不需要外在的拯救者。]。在击杀埃及长子的叙述中没有提到,天主要求以色列子民做什么;只是吃无酵饼与出离埃及有一定的联系(参考出12,34.39)。逾越节叙述在不同时期由不同作者创作,形成最终的形式(出12,1-28.43-51;13,3-10)。逾越节片段的创作顺序:

1)击杀长子的原始流传:出10,28-29;出11,4-8;12,29-33.34.39
2)申命纪典[ 申命纪典约在主前七世纪末写成,代表作品是《申命纪》。这卷书应是约史雅国王(前639-608)在装修圣殿时发现的那卷(参考列下22,8-13),促成约史雅进行宗教改革(参考列下23,1-27)。其作者以垂直线强调天主的唯一性和以水平线界定人与人的关系。]的作品:出12,21-27;13,1-16;还有出11,5b;12,29b;12,38a
3)司祭典[ 司祭典约在主前五世纪晚期写成,代表作品是《肋未纪》。其作者以普世人类观写作,作品以法律为主 - 讲述礼仪朝拜及与礼仪朝拜有关的要求。]的作品:出12,1-13;12,28.40-42
4)司祭典的编辑:出12,14-17
5)司祭典的再编辑:出12,18-20.43-50.51
6)编辑者的添加:出11,1-3;11,9-10;12,12b;12,35-36;12,37.38b

 

一、吃无酵饼(出12,34.39)

在出谷叙述只顺便提到吃无酵饼(参考出12,34.39),描述以色列子民被法郎赶走后,匆忙中把没发酵的面团带走,在路上他们用这些面团烤成饼作行粮。出12,39第一次使用无酵饼这个词。吃无酵饼是一个一次性历史事件,在古老的礼仪历法已把吃无酵饼与出谷相连:
“应遵守无酵节:照我所名的,在阿彼布月所定的日期,七天之久吃无酵饼,因为你在这个月离开了埃及。谁也不可空着手到我台前来。”(出23,15)
“你要按照我所吩咐的,在阿彼布月所规定的日期内,守无酵节,七天之久吃无酵饼,因为在阿彼布月你出离了埃及。”(出34,18)

这两个古老的礼仪历法片段只是简单的把吃无酵饼与出谷相连,晚期的作品把吃无酵饼神学化(比较出12,17;13,3.8-10)。主前七世纪写成的申16,1-8还保留吃无酵饼原有意义:“吃这祭肉时,不可吃发酵饼;七天之内,当吃无酵饼,即困苦饼,因为你曾仓猝地走出了埃及地。为此你一生应天天纪念你出埃及的日子。” (申16,3) “困苦饼”是后添加的,对吃无酵饼作进一步的解释。由此看出,出12,34.39是原始叙述,与出谷相连。

以色列子民进入客纳罕后把吃无酵饼变为一个节日 – 无酵节。因为只有定居后,才可以七天之久庆祝(参考出12,15;12,18-19;13,6-7;申16,3.4.8)。

二、无酵节和逾越节 (出12,1-28.40-51;13,3-10)

在出12,1-15,21叙述以色列子民借助逾越节、无酵节和红海奇迹最终的被解救。这部分主要讲述他们信仰的起源,有时中断历史叙述,有时与所发生的事彼此矛盾。作者的目的是,把这一切置于出谷事件中,尽管有的是在定居后出现的或从原住民那里接受的;并把这一切与西奈显现相连(参考出25-30;35-40;肋1-27;户1-10),使以色列子民的信仰具体化。

1. 申命纪典的逾越节(出12,21-27)和无酵节(出13,3-10)

申命纪典在逾越节叙述强调洒血仪式,并使其仪式话仪式化。洒血时要用牛膝草可能源于其净化的象征(比较肋14,4.6;14,49.51-52;户19,6),在忏悔圣咏51,9祈祷者呼求:“求你以牛膝草洒我,使我皎洁;求你洗涤我,使我比雪还要白”。为了强调被洒血房间的保护作用,要求在房间内的人不可离开房门,直到清晨。洒血对以色列所有家庭的保护是叙述重点,对埃及人击杀(不是长子)的叙述只是一带而过。
执行击杀任务的是毁灭者,而在出12,13雅威自己是执行者。毁灭者是一个超自然的邪恶力量,如使以色列处于三天灾祸中(比较撒下24,16)或击杀亚述王散乃黑黎布的军队(比较列下19,35)。但邪恶者在这里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在雅威的指令下行事。

洒血关乎每个以色列子民的生与死,出谷为以色列民族生死攸关。只有在天主的扶助下,出谷才是生命的拯救,而不是进入死亡的旅程。不是每个“出谷”如圣经所流传的,不是每次“解救”是“拯救”。因此,圣经中记载的洒血仪式是对冒险行动的准备。

洒血仪式原是一个驱除灾祸,特别是超自然毁灭者的节日。击杀埃及长子与客纳罕洒血仪式的平行点是:1)雅威,也就是客纳罕的超自然毁灭者,借助灾难实施打击;2)在门楣和两边的门框上洒血者,免于灾祸;3)雅威,也就是客纳罕的超自然毁灭者,在夜间出动。从对比可以推测,逾越节引用客纳罕原住民的洒血礼,使其雅威化:超自然毁灭者的权力被剥夺,阻挡他的不再是洒在门框上的血,而是雅威自己。也许约史雅国王在主前621年第一次在耶路撒冷庆祝逾越节,使其与击杀埃及长子事件相连(参考列下23,21-23)。

申命纪典写作目的是,使防御毁灭者进入房间的洒血仪式得以保存。在过逾越节时,父母要教导孩子,使其知道洒血仪式为整个民族的意义(参考出12,24-27)。因自约史雅国王借助宗教改革(参考列下22,8-23,27)把逾越节定为在中央圣地(耶路撒冷)举行的祭礼后(参考列下23,21-23;申16,2.5-7),逾越节不再是家庭节日,而是朝圣节。出12,21-23叙述的重心不是埃及长子被杀,而是以色列子民的被拯救。

无酵节(出13,3-10)突出出埃及后的这一天,而不是出谷本身,也成为以色列子民摆脱被法郎奴役的纪念日,因为雅威用强有力的手臂把他们从那里领出来(参考出13,3)。无酵节为以色列子民如此重要,要用七天[“七”原是客纳罕人繁殖能力的象征,后被以色列子民使用,成为具有特殊含义的数字。]的时间庆祝(参考出13,6;23,15;34,18;申16,3.8);还应把这事做手上的记号,额上的记号,好使自己常忆起(参考出13,9)。以色列子民要把逾越节(出12,24)和无酵节(出13,10)作为他们永远的法规。

申命纪典给出出谷具体月份 – 阿彼布月(比较出13,4;23,15;34,18;申16,1),把一次性的历史事件置于每年循环的礼仪庆祝中,使其不断被纪念。此外,无酵节与许地相连;在申命纪典的神学中,出谷的结果是在预许之地生活(比较出13,5),无酵节是对其的纪念。在过节时,民众应清楚的意识到,在许地自由的生活是雅威的赏赐。

2. 司祭典的逾越节(出12,1-13.28.40-42)和无酵节(出12,14-17)

逾越节的庆祝仪式源于司祭典的记述。出12,1-13可分为四部分:1节:序言;2-6节:准备羔羊;7-11节:在门上洒血及如何吃晚餐;12-13节宣告雅威的行动。逾越节在司祭典的笔下不再是去耶路撒冷的朝圣节,如申命纪典要求的(参考申16,1-8),而是家庭节日。逾越节是天主对他们民族拯救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他们对天主信仰的节日(参考出12,13)。

虽然此片段结构清晰,但内容显示却不是一个完整的叙述。2节看似引入新的历法系统,实际上再次确认阿彼布月为礼仪年的首月。借助出13,4;23,15;申16,1读者才知道,这个月是阿彼布月。在流亡巴比伦前(主前587年),民历和礼仪历以阿彼布月[ 流亡后称其为尼散月,比较厄下2,1。]为一年的首月,农业历以厄塔宁月[ 流亡后称其为提市黎月,比较列上8,2。]为一年的首月(参考出23,16;34,22)。流亡后民历和农业历(不是农历)合二为一。2节给读者的印象是每年要庆祝的节日,12.13节却讲述一个一次性的事件。

在要求以色列子民准备羔羊时,在3节的主语是复数,而在4节却是单数;按3节(本月十日准备羔羊)和6节(本月十四日宰杀)要慢慢的准备,而在11节却要他们急速的吃(11节),突出出埃及的急迫性(参考出12,34.39);5节和9节是祭献法令,不可能在出谷时已出现;11节的“这是向上主守的逾越节”与前面的内容不相关;在13节被打击的客体不再是埃及的首生者,而扩展至全国;11节和13节说明逾越节的起源(参考出12,23)。也许司祭典的逾越节叙述原始流传是:

“上主对梅瑟和亚郎说(1):你们应对以色列会众说,他们应为(他们)的家庭(父家)准备一只羔羊(3)。在黄昏时,以色列会众把它宰杀(6b)。他们应取些血涂在两边的门框和门楣上(7)。在那一夜要吃肉;肉要用火烤了(8a)。这一夜我要走遍埃及国,将埃及国一切首生者杀死(12)。”

在出谷纪这是第一次,梅瑟和亚郎被雅威委托向以色列子民讲话;这是第一次关于礼仪庆祝的训示。这次显现特殊被强调在埃及,突出出离埃及与逾越节间的关系。

在要求民众如何庆祝逾越节前,雅威宣布新的历法系统(2节)。事实上,司祭典不是要改变历法系统,而是突出出离埃及在以色列子民的历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月”在这里具有神学意义。
“以色列团体”这个称呼第一次出现,是一个神学用词。在出1,7.9.12.13提到,以色列(雅各伯)的后代不断增加,成长为一个民族(参考出1,20)。以色列子民作为信仰雅威的团体起始于埃及,起始于外国;通过庆祝逾越节开始一个自由和充满自尊的生活。

庆祝应在每个家庭举行,如果家庭太小不能吃完一只羔羊应与邻居一起分享(4节),这是团体生活的具体体现,促进彼此间的团结。逾越节是一个团聚的节日,不可忘却自己在陌生地方的苦难,要每年不断的纪念。司祭典构建在家庭庆祝逾越节的风俗并撇除被申命纪典赋予的神学色彩:不在圣殿,而在家庭举行;不由司祭,而由家长主持。

在5节要求每个家庭准备一只一岁无残疾的公羔羊(山羊或绵羊皆可)。逾越节羔羊的要求源于这时的羔羊便宜,母羔羊为继续繁殖很重要。作为祭品的牲畜必须是无残疾的(参考拉1,8),性别不再具体要求(参考肋3,1.6)。

把从这月第十日选择的羔羊保留至第十四日的意义不清楚,也许若苏厄书记载以民进入客纳罕的过程对其理解有所帮助。以色列子民在第十日跨过了约旦河(苏4,19),接着为百姓施行割损(苏5,2-9),在第十四晚举行了逾越节(苏5,10)。等待是一个机会,对即将发生的重要的事做准备。

在宰杀羔羊时,要取些血涂在房屋的门框和门楣上(7节),使其成为被拯救的外在标记(13节)。后来,血成为生命的象征(参考肋17,11)。以色列子民通过 פָסַח(pāsaḥ)(越过)被拯救;厄里亚批评民众摇摆不定(比较列上18,21)和巴耳先知为了呼求巴耳应允他们的祈求不停的跳(比较列上18,26)同样使用同样的动词 פָסַח。在圣经第一次提到的名词“逾越节”(פֶסַח)(pesaḥ)(出12,11)源于动词 פָסַח(比较出12,13.23)。

8-11节要求如何准备羔羊和吃羔羊的时间及吃时的装扮。羔羊应在宰杀的那一夜,也就是第十四日吃。羔羊的肉不可煮,也不可蒸(比较民6,19;撒上2,13),只可烤。为司祭典,其他两种做法可能还有血存留其中。按照申命纪典的要求,羔羊的肉要煮着吃(比较申16,7)。为了使逾越节羔羊不被亵渎(10节),剩余的在早晨都要烧掉(比较申16,4)。庆祝逾越节不但要吃羔羊的肉,还要吃苦菜(8节)。苦菜可使食物更有味道,同时使以色列子民忆起祖先在埃及的被奴役生活(出1,14)。

吃羔羊的方式显示,这不是一个轻松、无忧的庆祝(11节),而要准备好随时启程(比较申16,3)。束腰是为走路、干活或战斗做准备(比较达10,5;耶1,17;约40,7;路12,35;若13,4);鞋是自由的象征(路15,22)及远行的装备;棍杖是牧人牧放工具,可作拐杖(比较创32,11)也可作工具(比较撒上17,40)。“这是向雅威守的逾越节”(11节)将以色列子民在被解救时庆祝的逾越节定为第一个具有信仰意义的庆祝。

在12节和13节使用同一个动词“打击”,但涉及的客体却不同。在12节宣告被打击的对象是埃及的首生者(比较出12,29),而在13节宣告被打击的对象是埃及全国。从二者间的区别可以看出,逾越节的意义被普遍化(13节),不止击杀埃及长子。司祭典把被打击的对象扩大,给予整个以色列家庭被拯救一个积极意义。

司祭典使用了申命纪典流传(比较出12,21-23)叙述逾越节,不过在一点上与其有明显的区别:申命纪典描述一个邪恶的毁灭者形象(出12,23),司祭典将其雅威化(出12,13)。

司祭典强调这一夜(8节和12节)为以色列子民的特殊意义,这一夜把影响整个以色列民族的发展和最重要的礼仪庆祝连在一起。

“对于埃及的众神,我也要严加惩罚:我是上主”(12b)是后添加的,说明埃及人信仰的神在灾难前无能为力。通过具体的行为天主证实他的预许“我是雅威”的可靠性。在早期的司祭典流传除天主外没有其他的神祇,只有巫士(比较出7,11-12;7,22;8,3;8,14-15;9,11);晚期的司祭典认为有必要区别其他民族的神祇(比较户25),因此在解救以色列子民时,埃及的神祇一并被打击。

在出12,28司祭典简明扼要的说明,以色列子民怎样执行了雅威对梅瑟和亚郎的吩咐。为司祭典过程不重要,而是结果(比较出7,6;12,50)。司祭典晚期添加的出12,14-17.18-20使庆祝七天的无酵节与逾越节相连,但从时间上中断逾越节和出离埃及间的联系。

司祭典认为有必要使出谷叙述有个完整的结尾,因此添加了出12,40-42。按出12,40,以色列子民在埃及共生活430年,按创15,13,他们在埃及要受虐待400年。已无法确定,以色列子民在埃及究竟生活了多长时间。出离埃及的以色列子民在这里被称为“雅威的军旅”;借助这个称呼司祭典强调以色列子民离开埃及时的秩序及有尊严的离开,使其明显区别于出12,33-34.39描写的情况。出12,42是溯源学,说明这一夜的来源及守夜的原因。

从文学角度看,出12,14不属于逾越节叙述,而是无酵节叙述(出12,14-17)。在这里不是这一夜,而是逾越节后的第一天成为纪念中心。
在原始的流传吃无酵饼是逾越节庆祝的一部分(比较出12,8)。在吃无酵饼成为庆节后,对如何庆祝作出清楚的规定:1)七天内家里不可出现酵母,违反者要被铲除。2)在无酵节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应召开圣会(16节;比较肋23,7);在这两天任何的工作被禁止,只有准备庆节的工作被允许。“圣会”描述在庆节为敬礼雅威聚在一起的团体,除此之外只在肋23和户28-29提到。无酵节使以色列子民忆起雅威怎样带领他们出离埃及,告诫他们“要世世代代过这节日,作为永远的法规。”(17节)司祭典不强调在哪里过这个节日,而是强调过这个节的重要性。

无酵对司祭典只所以如此重要,关乎圣洁法律因为有酵之物容易腐烂,所以是不洁的(比较肋2,11)。耶稣把法利赛人比喻成酵母,要人小心提防(参考谷8,15;玛16,6.11-12;路12,1);耶稣用具有消极意义的酵母比喻快速成长的天国(参考玛13,33;路13,20-21)。保禄在论述基督徒应有的圣洁生活时,酵母的意义明显是消极的(参考格前5,7-8);在论述割损与恩许的关系时,酵母的意义是积极的(参考迦5,9)。由此看来,酵母在初期教会的意义已变得模糊。

3.司祭典严格的无酵节(出12,18-20)和逾越节法规(出12,43-50)

18-20节是司祭典的再编辑,此片段影射流亡后四散以色列子民的生活状况,他们不方便去耶路撒冷庆祝,所以无酵节和逾越节一样再次成为家庭庆节。无酵节的意义是纪念以色列子民从埃及被拯救,在这里无酵节却成为严格遵守无酵的节日。如在14-17节的规定,吃有酵之物者应被铲除;另外的规定是,无论在哪里,无论是外方人还是本地人都应遵守。18-20节对无酵节的庆祝时间有了具体的规定:从正月十四日晚起,到二十一日晚为止;此外,无酵节的意义也从纪念出离埃及成为以色列子民身份的象征。

作者在出12,43aα模仿出12,1雅威对梅瑟和法郎的训示,使后添加的逾越节法规(43aβ“有关逾越节祭餐的法规如下”)与出12,1-13有同样的地位。为作者如何过逾越节(46节)或逾越节的意义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严格检查参加逾越节的人(43b-45):外邦人不可参加逾越节。外邦奴隶,如果已被买下并接受了割损(比较创17,23.27),可参加逾越节(44节);旅客和佣工不可参加,因为他们不是家庭成员(45节)。作者对参加逾越节成员的区分源于肋22,10-11的圣洁法律,在那里规定,谁可以吃属于司祭的祭物。

逾越节与以色列家庭紧密相连,因此,不可在屋外吃为逾越节准备的肉(46节)。就是邻居,也不可参加逾越节,割损后才获得资格(48节)。逾越节法规成为归化外邦邻居和朋友的一个手段(媒介)。割损是雅威与亚巴郎盟约的外在标记,是否割损在这里成为参与逾越节的唯一标准,也许创17,9-14.23-27与出12,23-49出自同一作者的手。因为逾越节不能在耶路撒冷举行,而是在家庭,甚至在远方的本民族团体,这样,司祭不能再检查,参礼的人是否合乎法规规定;因此,晚期的司祭典把这项任务交于家长,他们要行使司祭原来的职权。

过去没有外邦奴隶和邻居参加逾越节和无酵节的问题,在早期的法规中也从未涉及。晚期的司祭典在出12,43-49为外邦人参加逾越节铺平道路,并将其置于出谷时雅威对梅瑟和亚郎的训示(50节)。逾越节纪念以色列子民从埃及被解救,如果奴隶和外邦人接受了割损,虽然他们没有参加过出谷,但不会被排除在庆节之外,。为晚期的司祭典,逾越节不可成为一个排斥外邦人的节日。

以傍晚作为礼仪日开始的根源在出12,18,不过与政治变化有关。主前605年前在中东使用埃及历法,一天的计算方法是从早晨六点到第二天早晨六点。巴比伦打败埃及后(参考列下24,7;耶46,2),中东开始改用巴比伦历法,一天的计算方法是从晚上六点到第二天晚上六点。流亡巴比伦后继续使用此计时法(参考厄下13,19)。

逾越节在出12,43-49不再是一个外在的标记(对外标记),而是一个区分标记(割损)。需要回答的问题是:1)逾越节是一个已实现的行动,还是一个将实现的行动?2)出谷作为被解救和自由的象征,是否为所有的人成为一个标记或成为与雅威(主)相遇的纽带?

4. 逾越节和无酵节在申命纪典和司祭典的对比

申命纪典和司祭典对逾越节的叙述显示:前者的叙述重心是洒血仪式及逾越节的来源,后者的叙述重心是羔羊及如何过逾越节(仪式)。虽然司祭典也说明逾越节的来源(参考出12,11.13),但不是其叙述重点。

申命纪典把两个节日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节日,为其是朝圣节(参考申16,2.5-7),为司祭典逾越节是家庭节日(出12,1-13)。为申命纪典无酵节(出13,3-10)更像一个家庭节日,特别是家长要教导子女此节日的意义,而司祭典突出无酵节的公共庆祝(出12,15-17)。

晚期的司祭典在无酵节(出12,18-20)和逾越节叙述(出12,43-50)不再侧重两个节日的本身意义,而是严格区分参加者的身份及参加者是否遵守节日的规定。从这里可以看出,以色列民族的身份为整个民族的意义。

5. 无酵节的起源和发展

无酵节是个农人节日,他们把地里的出产献给自己信仰的神,感谢过去的赏赐,祈求来年的降福。为以色列子民,无酵节是纪念雅威把他们从埃及领出来。在起初无酵节没有固定的日期,随收割庄稼而变化。申16,9-10非常正确的给出了庆祝七七节的时间“你应数七个星期,从镰刀收割庄稼算起,数七个星期,为上主你的天主举行七七节,照上主你的天主祝福你的,献上你手中自愿献的祭品。”

在最古老的礼仪历法(主前八世纪)无酵节是三大朝圣节之一(参考出23,17;34,23),所有的成年男子应去一个圣地朝圣(不必是耶路撒冷)。主前七世纪,申命纪典把无酵节庆祝集中在耶路撒冷,并使其与逾越节相连(参考申16,1-8),逾越节庆祝应在第一天举行。吃无酵饼纪念仓猝的离开埃及。

出12,14-17和出13,3-10把吃无酵饼与仓猝分离,赋予其救恩意义 – 上主用强有力的手臂把他们从埃及领出来。晚期的出12,18-20不再解释吃无酵饼的意义,而是要求百姓和与他们在一起生活的外邦人严格遵守在家不准有酵子的规定。

晚期的司祭典把无酵节的日期确定为正月十四日晚(参考出12,18-20;肋23,5-8),无酵节与收割庄稼脱离,收割庄稼成为独立的节日 – 荐新节(参考肋23,9-14)。

6.逾越节的起源和发展

在最古老的礼仪历法缺少对逾越节的记载(参考出23,14-19;34,18-23)。逾越节最开始是牧人在春天举行的一个阻挡邪恶者进入房屋的洒血仪式,其本有意义应该还保留在出12,21-23。自主前七世纪,申命纪典把逾越节和无酵节两个节日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节日,纪念上主把他们的祖先从埃及带出来,并将其定为在耶路撒冷举行的朝圣节(参考申16,1-8)。司祭典特殊强调“这一夜”为以色列子民的意义(参考出12,8.12.42)。

主前587年巴比伦消灭南犹大,圣殿被毁、很多犹太人被流放异国他乡。在这种情况下,司祭典把逾越节从朝圣节变为家庭节日,并突出此间的团结互助(参考出12,3-4)。虽然司祭典也强调洒血仪式及其意义(参考出12,7.12-13),但羔羊和如何吃羔羊肉为其更重要(参考出12,5-6.8-10)。司祭典叙述的重点是逾越节的仪式。

主前539年波斯帝国国王居鲁士允许流亡的以色列子民返回家园,但也有一部分永久定居在流放地;此外,在以色列生活着很多被迁来的外邦人,无论在本国还是在外国以色列子民与外邦人混居。在这种情况下,晚期的出12,43-50强调参加逾越节的身份,只有受过割损的人才可参加,如出12,18-20对参加无酵节的人的要求。

三、新的逾越 – 复活节

按照对观福音(参考谷14,12-16;玛26,17-19;路22,7-13)的记载,在逾越节到来之际,门徒问耶稣要在哪里为他准备逾越节晚餐。在吃晚餐时,耶稣用无酵饼和葡萄酒建立了圣体圣事(参考谷14,22-25;玛26,26-29;路22,14-20)。无酵饼不再是匆忙离开埃及的象征,而是分享耶稣的生命;葡萄酒不再是欢乐的象征,而是“盟约的血”[ 思高译本翻译为“新约的血”,不准确。](谷14,24;玛26,28;参考路22,20),指向西奈盟约(参考出24,8)。耶稣在最后晚餐把逾越节和西奈盟约连在一起。

与对观福音相比,若望福音没有记载耶稣与门徒一起吃逾越节晚餐,因为当犹太人宰杀逾越节羔羊时,耶稣为我们在十字架上死去:

“然后他们从盖法那里把耶稣解往总督府,那时是清晨;他们自己却没有进入总督府,怕受了玷污,而不能吃逾越节的羔羊。”(若18,28)
“时值逾越节的预备日”(若19,14)
“犹太人因那日子是预备日,免得安息日内 – 那安息日原是个大节日 – 尸首留在十字架上,就来请求比拉多打断他们的腿,把他们拿去。”(若19,31)

这样,若望福音中的逾越节比对观福音中的晚;不过,四部福音记载耶稣的死却都在安息日的预备日,也就是星期五(参考谷15,42;玛27,57.62;路23,54;若19,31)。若望福音把耶稣刻画为逾越节羔羊,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叙述。在耶稣传教初始,洗者若翰已指出他未来的使命:“看,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若1,29);当犹太人宰杀羔羊准备逾越节晚餐时,“我们的逾越节羔羊基督,已被祭杀作了牺牲”(格前5,7)。所以,在若望福音没有耶稣与门徒过逾越节的记载。

梅瑟带领以色列子民出谷,为摆脱法郎的压迫和奴役;耶稣以自己的死带领我们出谷,为摆脱罪恶和死亡的枷锁。逾越节羔羊指向除免死罪的羔羊 – 基督。

四、今日过逾越节的程序[ 参考:www.chabad.org](Seder)

逾越节为犹太人是被拯救的节日,也是天主在人类历史与一个民族交往的开始。因此,逾越节是至圣的节日。节日前的准备及遵守节日的流程至关重要。逾越节的风俗习惯在历史上有不同的变化,但核心一直不变,源于出12,1-13的记载。耶稣时代如何过逾越节,没有史料记载。在最后这部分介绍今日的犹太人如何过逾越节。

1. 逾越节前的准备

1)逾越节餐盘(קְעָרָה/Kᵊʿara),装如下的食物:

逾越节餐盘(顺时针从苦菜开始):苦菜、羊后腿、另外的苦菜、甜点、蔬菜和鸡蛋。

有少许肉的羊后腿(צרוע/Ṣeroa):煎熟的羊后腿象征在耶路撒冷圣殿祭献的逾越节羔羊。因圣殿已不存在,自此已不再吃羊肉。羊后腿在晚餐时一直留在盘里。
苦菜(מרר/Maror):象征犹太人在埃及的苦难生活。
甜点(חרוסת/Charosset):由苹果或无花果、海枣、坚果与少许红葡萄酒做成,象征以色列子民在埃及为奴时做的砖。
另外的苦菜(חזרת/Chazeret):可是上面提到的苦菜或另外的苦菜,与甜点一起吃。
蔬菜(כַּרְפַס/Karpas):芹菜、红萝卜或土豆都可以。吃时在盐水里蘸一下。
煮熟的鸡蛋(ביצה/Beiṣah):象征哀伤,吃时在盐水里蘸一下。

2)三个无酵饼(מַצָּה/Maṣṣāh):上下摞在一起,象征犹太社会三个阶层 – 司祭、肋未和平民。
3)四个酒杯:指向雅威的解救 – 带出来(יצה/jāṣāh)、拯救(גאל/gāʾāl)、伸开(נטה/nātāh)和使其成为他的子民(לקח/lāqaḥ)(参考出6,6-7)
4)盐水:象征犹太人在埃及流的眼泪。Sephardim犹太人(在1492和1513年被驱逐的在伊比利亚半岛生活的犹太人的后代)使用醋。
5)逾越节手册(הגדה/Haggada/讲述):整个逾越节流程及出谷叙述都在其中。
6)厄里亚酒杯:为厄里亚突然的到来而准备。
7)为遵守家中不可有酵子的规定,需打扫房间,晾晒行李和衣物,用开水洗刷餐具。

2. 逾越节晚餐的程序

1)圣化(קדשׁ/Kadesh):这个礼仪源于出20,8。参礼者站着一起诵念圣化经,安息日和其他的节日由一人诵念(此处略去圣化经)。喝第一杯葡萄酒。
注意:喝时要坐下,身体向左倾斜或把左手放在椅子扶手上,这是自由的象征。古时奴隶或仆人不可与主人一起坐下吃喝。接下来吃或喝时也是如此。
反省:逾越是与过去分别,与被压迫和奴役分别,方能参加至圣盛宴。只有与“内在和外在的法郎”分别,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参加主准备的生命宴席(参考依25,6)。

2)洗手(ורחץ/Urchatz):大司祭进入圣殿前要洗手,普通的人在礼仪朝拜前也要这样做。
注意:没有祈祷文。
反省:手是人类生活的主要器官,开始工作前要洗去这个物质世界的不洁;水本身蕴藏力量 – 解除饥渴、灌溉大地、洗涤污秽。礼仪朝拜前不但要用水洗去手上的污物,更要通过悔改洗去心灵上的不洁。

3)蔬菜(כּרקס/Karpas):这是大地的出产,感谢天主的赏赐;吃时在盐水里蘸一下,象征以色列子民在埃及因为失望和恐惧流的泪。吃前诵念祈祷文“你应受赞美,上主,我们的天主,普世君王,你创造了食物。”
反省: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天主的赏赐,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你必须汗流满面,才有饭吃”(创3,19);眼泪通常是痛苦的表达,最终是人有限性的体现,把有限的自己放在无限的天主内。

4)掰开中间的无酵饼(יחץ/Jachatz):小快用作出谷讲述,象征以色列子民在埃及的悲惨生活,大块分成五份用布包好藏起来(Afikoman)。“五”按犹太人神秘教义(Kabbala[ Kabbala是犹太教口传,寻找人与天主的直接交往。])象征世界由光的五个要素创造。
反省:为什么这个世界有如此多的“分开”?破碎的心灵、不如意的生活、消失的容颜 …… 什么使我内在分裂?我是否是是分裂的制造者?

5)出谷讲述(מגיד/Maggid):把逾越餐盘放一边,倒上第二杯葡萄酒。孩子问家长:为什么今晚与其他晚上不一样?为什么吃无酵饼?为什么吃苦菜?为什么蘸菜在盐水里?为什么要隆重的庆祝?家长为其讲述出谷的意义。然后喝第二杯葡萄酒,喝前诵念祈祷文“你应受赞美,上主,我们的天主,普世君王,你创造葡萄树。”
注意:出谷不是一次已发生的历史事件,而是每年发生的,因此,家长要以第一人称复数讲述。讲述出谷是逾越节庆祝最重要的一部分。
反省:很多人是物质生活和罪恶的奴隶,天主带领他们“出谷”,使其生活在自由中;如果一个人放弃对内心自由的追求,放弃的是对灵性生命的呼吸。

6)洗手(ריצה/Rochtzo):为吃无酵饼作准备,洗前诵念祈祷文:“你应受赞美,上主,我们的天主,普世君王,通过诫命圣化我们,要求我们洗手。”
反省:在灵性生命出谷的路上需不断更新,生命因此得以升华。出谷是与天主的一次生命之旅,在路的尽头是预许的救恩。

7)吃无酵饼(מצה/Mazza):圣殿被毁后,吃无酵饼成为唯一的诫命。把最上面的,掰开的和最下面的无酵饼拿在手里,稍微举起诵念祈祷文:“你应受赞美,上主,我们的天主,普世君王,通过诫命圣化我们,要求我们吃无酵饼。”然后放下最下面的无酵饼,把最上面的和掰开的拿在手里,再诵念祈祷文,接着从每个无酵饼掰一块吃掉。
反省:无酵饼只由面粉和水混合后烤制而成,象征简单和满足。我的生活是否被物质追求所困,而听不见天主的呼唤?如果是这样,失去“出谷”带来的自由。

8)苦菜(מרור/Maror):把苦菜蘸在甜点(Charosset)里,抖落粘不住的。吃前诵念祈祷文:“你应受赞美,上主,我们的天主,普世君王,通过诫命圣化我们,要求吃苦菜。”
注意:吃时身体不要向左倾斜或把左手放在椅子扶手上。
反省:苦的食物大多有毒,当舌尖碰触苦味的那一瞬,本能的反应是拒绝,为获得保护。苦难促使以色列子民离开埃及;苦难能使我更走近上主吗?

9)与另外的苦菜和甜点一起吃无酵饼(כּורךּ/Korech):从最底下的无酵饼掰两块,把苦菜(Chaseret)和甜点(Charosset)夹在中间。在圣殿被毁前,夹羔羊肉。
反省:生命是一个万花筒,酸甜苦辣混合一起。我品尝到的是生命的苦涩?还是因着跟随主品尝到生命的甘怡(参考耶15,16)?

10)正餐(שולחן עורךּ/Schulchan Orech):这是逾越节庆祝的正餐。首先吃煮熟的鸡蛋,需在盐水里蘸一下,纪念圣殿和耶路撒冷被毁。
反省:家人和朋友一起庆祝是和平和富裕生活的象征(参考列上5,5;米4,4),这是天主对以色列子民预许的核心(参考出3,8)。逾越节晚餐不但是纪念,更是感谢,感谢天主的赏赐。我是否每天满怀感恩而生活?还是满怀抱怨?

11)藏起来的无酵饼(צפון/Zafun):圣殿被毁前要吃羔羊肉,之后已无可能。孩子把藏起来的无酵饼(Afikoman)找出来后代替逾越节羔羊吃掉。
注意:最晚在午夜之前吃;除了喝第三杯和第四杯葡萄酒,午夜之后不许再吃和喝。
反省:生命中有无数的不可知需自己去探索,很多超出自己的能力界限。在生命的不断找寻中,我找到了什么?找寻的力量从哪里汲取?

12)降福(ברךּ/Bairach):喝第三杯葡萄酒。接着在厄里亚酒杯倒上酒,再接着倒上第四杯葡萄酒,然后让孩子打开房门,等待厄里亚的到来。
反省:第一次拯救来临前,以色列子民要留在屋内,门框涂抹上羔羊的血,不容毁灭者进入房内(参考出12,23)。第二次拯救来临前,以色列子民不再害怕,而是打开房门,期待着默西亚的到来。我是否为主打开生命之门,等待主进来与我一起座席(参考默3,20)?

13)赞美(הלל/Hallel):作为赞美歌咏唱圣咏113-118。耶稣与门徒在逾越节晚餐时可能颂唱这几首圣咏(参考谷14,26;玛26,30)。喝第四杯葡萄酒。
反省:生活是一首歌,幸福与痛苦、欢笑与哭泣、成功与失败、健康与疾病、收获与失去是这首歌的五线谱。我在演奏时是否让天主作指挥?
14)接受(נירצה/Nirza):逾越节庆祝结束,彼此祝愿明年在耶路撒冷相见。把厄里亚酒杯中的酒倒回瓶子。
反省:分别,为了再相见,带着祝福开始新的生活。是否让主在人生之路与自己同行?

逾越节餐桌:逾越节餐盘、逾越节手册、酒杯、厄里亚酒杯(中间小的)、三个无酵饼(左边酒杯

后)、洗手用具(右上角酒杯后)、白色玻璃碗里是盐水。

五、结论

以上的论述显示,逾越节的庆祝方式随时代和特定的情况而变化,但核心一直未变 – 纪念上主用强有力的手臂把他们从埃及领出来。起初只是吃无酵饼与出谷相连,后发展成为无酵节。不清楚逾越节什么时候与出谷相连,确定的是,在主前七世纪与无酵节发展成一个节日(参考申16,1-8),约史雅国王借助宗教改革(主前621年)将其定为朝圣节。南犹大被消灭后,因着圣殿被毁及以色列子民流亡异国他乡,逾越节因此变为家庭节日。流亡归国后圣殿被重建(主前515年),逾越节再次成为朝圣节直至耶稣时代。为满全法律的要求,耶稣每年去耶路撒冷过节(参考若2,13),约史雅国王的宗教改革也是导致耶稣死在耶路撒冷的间接原因。主后70年圣殿第二次被毁,逾越节再次从朝圣节变为家庭节日。自此,过节时不再吃羔羊肉,因已不能在圣殿宰杀逾越节羔羊;增添了吃鸡蛋,纪念圣殿和耶路撒冷的被毁。

注释:

1.按出12,33,以色列子民是被从埃及赶出来的,所以不需要外在的拯救者。

2.申命纪典约在主前七世纪末写成,代表作品是《申命纪》。这卷书应是约史雅国王(前639-608)在装修圣殿时发现的那卷(参考列下22,8-13),促成约史雅进行宗教改革(参考列下23,1-27)。其作者以垂直线强调天主的唯一性和以水平线界定人与人的关系。

3.司祭典约在主前五世纪晚期写成,代表作品是《肋未纪》。其作者以普世人类观写作,作品以法律为主 - 讲述礼仪朝拜及与礼仪朝拜有关的要求。 

4.“七”原是客纳罕人繁殖能力的象征,后被以色列子民使用,成为具有特殊含义的数字。

5.流亡后称其为尼散月,比较厄下2,1。

6.流亡后称其为提市黎月,比较列上8,2。

7.思高译本翻译为“新约的血”,不准确。

8.参考:www.chabad.org

9.Kabbala是犹太教口传,寻找人与天主的直接交往。

曹友臣:辽宁教区神父。2001年晋升铎品;2008年取得SAC修会在德国法伦达尔(Vallendar)神学院旧约硕士学位;2015年取得德国奥格斯堡(Augsburg)大学旧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沈阳圣多默修院。

本文标题:从逾越节到复活节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