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修院、教区与堂区在圣召培育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与合作


2010-12-17 10:52:45 作者:李景玺神父 来源:西安修院教务长

一、导致圣召缺乏的几个因素

        圣召缺乏有多方面的原因,这里笔者想从社会与教会两方面的因素稍加分析。
1、影响圣召的社会因素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亦越来越高。如果人正当而合理的享用物质财富,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如果人过于贪求物质享受,而不懂得与他人分享财富,那麽,他就显得为富不仁了。因此圣保禄宗徒用耶稣的话劝告我们说,施予比接受更有福(宗20,35)。
        在中国,目前有很多人“一切向钱看”,享乐主义比比皆是。这种思想很自然影响着年轻人的人生观。因此他们亦认为金钱万能,唯有金钱能成就一切。其实他们忽略了人还有更高一层的追求---精神的追求。具体来说,就是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会给人带来力量,使人精神焕发,心灵向往超性的事理。让人认识到,虽然人生活在尘世中,但不为物质所迷恋,因而去追求一个圣洁的生活。
        基督徒青年也不例外,他们亦有这种物质享乐的倾向,因而认为在今日中国弃俗修道根本没有前途。很明显,这种社会因素是圣召来源的一大阻碍。
2、影响圣召的家庭因素
        由于中国目前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或两个孩子),再加之父母的养老没有保障,父母考虑到自己年老无人照管,所以不鼓励,甚至阻拦孩子追随基督的召唤。虽然这是一个现实问题,但是这也成为圣召缺乏的一个直接原因。
3、堂区司铎的生活风范对圣召的影响
        由于世风日下,世俗化已浸入到教会,对司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而司铎也追求物质享受,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与使命。有时候教友们看到在一个堂区中,正本堂与副本堂之间不合作,争权夺利。司铎的言语和行动对堂区的教友,特别对年轻人根本没有产生吸引力。他们认为,当神父与当世俗人没有什麽两样。既然如此,为什麽还要去当神父?这种负面影响导致圣召缺乏。
4、教区对圣召的影响
        按理说,教区主教应该在自己的教区内推行圣召,宣传圣召并关心圣召。可是当一些修士在加入了某个教区之后,总感觉到自己没有归属感。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教区长上不闻不问。由于他们得不到教区的关怀,所以很多修士都离开了教区(修院)。对于圣召流失,我们必须对此认真思考。另外,当神父年老了,没有人照管,让人感到心酸。由于青年人怕自己将来也遭到同样的厄运,因此他们不愿当神父,从而导致今日圣召短缺。
二、修院在圣召培育中的重要性
        修院是教会的心脏。能否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神职人员,主要取决于修院的培育工作。下面就从3个方面对圣召培育加以分析。
1、人格的培育
        修士在修院接受培育时, 成熟的人格十分重要。如果他具有成熟的人格,他会比较全面的思考问题,不会偏离大原则。相反,如果人格不成熟,他会走向极端。如果这样,他将会对教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2、灵修的培育
        灵修的培育是在修院培育中占着首要地位。如果一个修士与天主没有建立深度的关系,他会感觉到祈祷没有味道,默观也没有神味。他会感觉到修道生活十分苦涩,缺乏活力。一个没有灵修生活的人,就像一部没有加油的汽车,即使价值昂贵,但也不能前进。没有进步,就没有更新,没有更新,何谈成圣?
3、知识的培育
        在修院的培育中,知识的培育亦不容忽视。知识就是力量。如果修士勤奋好学,利用了修院的一切资源,开拓自己的认识领域,获得丰富的知识,那麽他一定能在以后的铎职生涯中为教会服务。如果他知识欠缺,肯定会影响自己将来的牧灵与福传工作。
三、对圣召培育的展望
        圣召的培育并不是在一个阶段就能够完成的。相反的,它需要在不同阶段都应关注。在家庭,需要父母对孩子圣召的鼓励与培养。在修院,需要培育团的关心,启迪与教育。在教区,需要长上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帮助与鼓励。在堂区和教区都应该大力宣传圣召,并为圣召祈祷。这里要强调的是,堂区司铎的圣善生活会对青年人的圣召萌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人看来不可能,但对天主一切都是可能的。耶稣说:庄稼多,工人少(玛9,37)。虽然今日圣召缺乏,可是如果我们在人为方面尽力地去发现并积极地培养圣召,我相信在神圣的引导下,中国天主教会一定能在这具有挑战的时代,迎来圣召美好的春天。正如圣保禄宗徒所说:我栽种,阿波罗浇灌,但使它生长的却是天主(格前3,6)。

本文标题:修院、教区与堂区在圣召培育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与合作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