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怀念父亲顾古香


2013-08-22 14:51:31 作者:顾访梅 来源:《信德报》2013年8月1日,28期(总第545期)

    父亲离开我们整整60周年了。
    1952年我考取山东大学物理系,但当我父亲得知鲍思高慈幼会需要人员时,他就鼓励我到北京慈幼会开设的母佑儿童工艺院去工作学习。我之前曾在上海慈幼会的一心中学工作和学习过,对慈幼会爱主、爱人,特别是爱护青少年的工作深为敬佩,所以就接受了父亲的建议去北京。临行前,他一再嘱咐我要承行主意,全心为教会服务。哪知一年后,父亲竟因病与世长辞。父亲为了不影响我在北京的工作和学习,病重时他不让家人告诉我实情,甚至临终前要求家人不通知我回家奔丧。多么善良的父亲啊!没能在父亲临终前见他一面,是我终身的遗憾。
    父亲出生在上海西郊一贫民家庭,自幼生活困苦,父亲的姑父见其机灵聪颖,送他到上海徐家汇就读,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耶稣会的徐汇公学毕业后,进入修院攻读神、哲学,在这期间父亲的拉丁文、法语、德语、英语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我的祖父母以独子为由阻止父亲晋铎。其时,正逢朱开敏主教在江苏海门教区开办修院和学校,遂邀我父亲到海门主心修院任教。钱惠民、刘元仁、郁成才、袁文宰等神长都曾是他的学生。
    父亲在外语方面有特殊能力,曾在上海天主教教务协进会做过编译工作,他翻译的书主要是圣师多玛斯的教会伦理书籍《产权论》、《婚姻论》、《宗教与社会》、《家庭与社会》等。父亲本未学过日语,但他的一位亲戚欲与日本人经商,请父亲去日本考察,他自学半月就能以日语交流、议事。
    父亲在敬老爱幼方面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在海门任教期间把老母亲和他的外甥(父亲的妹夫早亡,其子一直是我祖母带在身边抚养)接来同住,极尽孝道。父亲对子女从不打骂,非常注重言传身教。记得小时候,我有一次偷拿了他的一枚银元,去玩押宝游戏,得了许多糖果,父亲发现后,令我去办告解,并严厉教导我按省察、痛悔、定改、告明、补赎,洁净灵魂,才可去领圣体迎接耶稣。父亲的教诲令我受益匪浅、终身难忘。
    父亲在爱人方面也是不遗余力,在此略举一二。父亲友人之子陈希江,因父早逝,在上海学徒,生活艰苦,父亲经常接济他,前些年陈希江从台湾回大陆省亲,专程到我家感谢父亲曾经给予他的帮助。另一位亲戚家里子女众多,生活困难,父亲常解囊相助,至今他们仍铭记在心,这家亲戚其中一子已晋铎奉主。还有一亲友,今年已98岁高龄,在回忆录中称我父亲是个“不拿枪的战斗英雄”,盖因我父亲会日语,在当时利用这个特长与日本人周旋,保护了不少当地百姓。抗日战争期间,父亲在江苏启东久隆镇任久隆小学校长时,有一位陈姓青年被日军抓去,说他通“匪”,情况很危险,我父亲知道后就前往日本军营,把这个青年保释了出来。
    父亲终生爱主、爱教、爱人。今天我们怀念他,作为他的子女,更要学习、继承、发扬他这种爱主、爱人的精神。希望主内的兄弟姐妹们,为他祈祷,期待将来我们都能在天国相会。

本文标题:怀念父亲顾古香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