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栅栏墓地


2005-02-21 09:54:32 来源:信德报(第230期)

    北京行政学院(原北京市委党校)幽静的校园里,苍松翠柏和黄杨银杏交相掩映着一块不大的墓地。历经数百年风风雨雨,幸存至今的六十几块碑石高低错落地排列在墓园里,默默地伫立着,以其独特的韵律诉说着明末清初远涉重洋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或辉煌、或艰辛、或感人的古老故事。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栅栏墓地。
    著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等西方传教士就长眠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
    栅栏墓地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如今,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游客来此拜谒参观。无论是信教者,还是无神论者,也不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洋人,都曾被利玛窦等人的故事所打动;作为纪念利玛窦等明清西方传教士的圣地,这里的每一块碑石都得到了今人应有的重视。
    现今栅栏墓地所在位置,是明朝年间是一杨姓太监的别墅。杨因罪入狱后,为保产业而将其改建为供奉地藏王的“仁恩寺”。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5月,利玛窦在京逝世,经中国官员和西方传教士多方努力,奏请万历皇帝赐地安葬,得到皇帝恩准,将滕公栅栏作为利玛窦墓地。自1611年利玛窦入葬于此后,相继有邓玉函、罗雅谷、龙华民、汤若望、南怀仁、郎世宁等著名传教士(也是科学家、工程师、画家)静卧在这方土地,墓地面积也不断扩大。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栅栏墓地已先后埋葬了数百名西方传教士,成为明清以来西方传教士在东方安息的一个最为集中的所在。
    栅栏墓地在近四百年的历史沧桑中,几经变迁。
    1900年夏,义和团运动使墓地遭到第一次破坏。当时,整个墓地一片狼籍,墓穴被掀,碑石被砸,建筑被毁。事后,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清政府出帑银一万两,重修墓地。重修工程包括三个部分:1、将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徐日升、龙华民、索智能(主教)等6人墓碑,在原址排成两行,碑石以青砖镶边,更显高大。2、在墓园正南新建一座诸圣教堂,将77块散落园内的教士墓碑嵌入教堂东西两侧墙壁,内墙还嵌有数块记有亡者姓名、年龄和籍贯的石碑。3、在利玛窦6人小墓园西北不远处,建一3米高的六角形坟莹,埋葬死去的中外教友的尸骨,又称“致命亭”。至此,原由葡萄牙人管辖的栅栏墓地(又称葡萄牙墓地),在被法国人接管后,被百姓称之为法国墓地、法国教堂或马尾沟教堂。
    1906年,慈禧出银为教会新建楼房。慈禧去世后两年,即1910年,诸圣教堂正西建起了一座“山”字形三层楼房,原位于城西府右街的法国圣母会和修道院迁此,故被称为“圣母修道院”。以后楼内开设一所教会小学。楼的中部,有一座小圣堂,内装一架精美管风琴,是当时北京独一无二的,后均毁于大火。该楼地下室还设有规模不大的葡萄酒厂。
    1909年,一位名叫刘克明的神父买下了诸圣教堂东面原北京教区的神父住宅地,创立了培养年青神职人员的文声学院。当时,南方嘉兴已有类似的学校,随着北方教会的发展,加之嘉兴气候不适宜,所以在北京栅栏再建了这所学院。原住宅地是由四座平房组成的长方形院落,建于1904年。
  经过改建装修,北部建筑加建成二层小楼,作为学员的宿舍。几年后,栅栏文声学院渐渐成了中国教会最主要的神学院之一,学员都来自小神学院,受过初级教育。随着学员的增加,文声学院又买下了相邻的两块地,总面积达72亩,并在原址北边再建新建筑。1921年完工的新建筑,是一座呈U字形的三层楼房,与原有的二层小楼相连,形成了第二个长方形院落。现在,人们习惯称这两个长方形院落的建筑为“口”字楼。1920年至1936年,文声学院一共接受了380名学生,1937年前毕业了128人。日军占领栅栏以后,学院人员四处流散,甚至有人沦为了乞丐。1945年,国民党3500人入住栅栏,破坏了这里的生活环境和秩序。
    解放以后,外国神父离开了中国,栅栏墓地由中国教会管理。1954年,北京市委在此筹建北京市委党校。这里原来的小学移入居民区(即今进步巷小学),酒厂在石景山区重建,是为北京葡萄酒厂。而墓地内的墓碑,除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三块在原地保留,龙华民等三尊石碑移至教堂后院外,其它传教士与教友的遗骨碑石,全部迁往海淀区西北旺乡的新墓地。
    1966年,墓地再次受损。所幸的是,利玛窦等三块墓碑被保护性地埋在地下而未被毁。1973年,马尾沟教堂被拆,教堂外墙上镶嵌的石碑等文物,散落在院内各处,无人照管。
    1979年1月,北京市民政局对墓地进行修复。
  墓地修复工作进展顺利。深埋了13年的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三位传教士的墓碑基本完好,文物工作者将利玛窦碑阳文字磨平照原样重新镌刻,并依样砌上青砖边框和白色玫瑰花边,汤氏、南氏墓碑则未再镶边,只是将旧时断裂处重新粘牢,按1900年的位置分别立于利墓两侧,碑的北面重砌三座墓冢,四周以灰色花墙围护,形成独立的小墓园。1984年市委党校出重资,在市文物局的指导下,把散落在院内较完整的60块旧碑,集中竖立于小墓园东侧,仍以灰墙围护,形成独立的大墓园。
    同年5月,北京市政府公布“利玛窦及明清以来外国传教士墓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出资,将清代所建栅栏墓地南大门(俗称“小石门”)移至小墓园正南端。至此,大小墓园和石门连成一体,形成今天的格局。

本文标题:栅栏墓地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