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葡萄园雇工人(一)


2015-12-08 15:20:25 作者:怡然 来源:《信德报》2015年11月26日,44期(总第654期)

    天国好像一个家主,清晨出去为自己的葡萄园雇工人。他与工人议定一天一个“德纳”,就派他们到葡萄园里去了。约在第三时辰,又出去,看见另有些人在街上闲立着,就对他们说:你们也到我的葡萄园里去吧!凡照公义该给的,我必给你们,他们就去了。约在第六和第九时辰,他又出去,也照样做了。约在第十一时辰,他又出去,看见还有些人站在那里,就对他们说:为什么你们站在这里整天闲着?他们对他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他给他们说:你们也到我的葡萄园里去!”到了晚上,葡萄园的主人对他的管事人说:“你叫工人来,分给他们工资,由最后的开始,直到最先的”。那些约在第十一时辰来的人,每人领了一个“德纳”。那些最先雇的前来,心想自己必会多领,但他们也只领了一个“德纳”。他们一领了,就抱怨家主,说:“这些最后雇的人,不过工作了一个时辰,而你竟把他们与我们这整天受苦受热的,同等看待”。他答复其中的一个说:“朋友!我并没有亏负你,你不是和我议定了一个“德纳”吗?拿你的走吧!我愿意给这最后来的和给你的一样。难道不许我拿我所有的财物,行我所愿意的吗”?或是因为我好,你就眼红吗?这样,最后的,将成为最先的,最先的将会成为最后的。(玛20:1-16)
    葡萄园雇工人,是四福音中只有玛窦记述的比喻,内容与路加的“浪子的比喻”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一个篇幅较长的比喻;更是一个在常人看来有违常理的比喻。但在蒙特佛雷(C.G.Montefiore)看来,这个比喻,是所有比喻中,最伟大、最荣耀的一个比喻。

一、耶稣讲这个比喻的缘由

    在这个比喻之前,记述了一个富少年错失救恩的事件。富少年自认为遵守了一切诫命,并愿意为善得永生,但当耶稣对他说:“你若愿意是成全的,去!变卖你所有的,施舍给穷人,你必有宝藏在天上;然后来跟随我。”(玛19:22) 少年人一听这话,就忧闷地走了,因为他拥有许多产业,从而与救恩失之交臂(参玛19:16-23)。于是,耶稣对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富人难进天国。我再告诉你们,骆驼穿过针孔,比富人进天国还容易。”(玛19:24)门徒们听了,就非常惊异说:“这样,谁还能得救呢?”(玛19:25)言下之意是,这么好的人都不能得救,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得救呢?耶稣注视他们说:“为人这是不可能的,但为天主,一切都是可能的。”(玛 19:26)也就是说得救在于主的恩典,而不在于个人的功德。
    伯多禄看到这样的情景,自认为自己跟从了主,比这个富少年不知要好多少倍,就对主说“看,我们舍弃了一切,跟随了你;那么,将来我们可得到什么呢?”(玛19:27)他以为自己肯定要多得赏赐。伯多禄是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主了。但舍的不过是张鱼网而已(玛4:20),但他却忘了自己曾是多么卑微地蒙主选召,才得成为门徒(参路5:8)。现在伯多禄做门徒久了,觉得自己比别人付出得更多,功劳比别人更大,他想着将来一定比别人得到得更多,所以他才问主“将来我们可得到什么呢?”他很想从主那里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我们这些跟从你的门徒,特别像我这样的人,将来是不是比别人得的奖赏更多。在这样的背景下,耶稣讲了葡萄园工人的比喻,让跟随耶稣的人明白什么是恩典,同时也启示我们天主有绝对的主权给我们恩典。
    我们接下去具体看如何理解和应用这个比喻。

二、 谁是这个比喻的听众

    整个比喻中的葡萄园、家主、工人、第三时辰、第六时辰、第九时辰、约在第十一时辰等,虽有些象征的意思,但并不是这个比喻的重点,并没有必要每一个细节都要有完备的解释。因为整个比喻的解释在讲明我们为家主做工该有的心态。
    这个听比喻的对象是谁?是问那种问题的人,还是问将来我们可得到什么的人。在读圣经的时候,“为什么人写的”是非常重要的。保禄讲到妻子要顺服丈夫,这是写给妻子的,不是让丈夫来辖制妻子的(参弗5:22-24);丈夫要爱妻子,是写给丈夫的,不是给妻子来跟丈夫讲条件的(参弗5:28)。讲到民众要顺服有权柄的人,是讲给民众听的(参罗13:1);上级有权柄的人要执掌公义和公平,是讲给上级有权柄的人听的(歌4:1)。类似的还有要顺服神长,是讲给教友听的(参若10:27),要做仆人,做好牧人,是讲给神长听的(参若10:11)。主耶稣在圣经中所强调的一个原则,就是每个人应尽自己的本分,是听道必须行道,非听听而已。如果我们反过来,丈夫和妻子各拿着对方的经文指责对方没有做到,上级和民众各拿着对方的经文指责对方没有做到;神长和教友各拿着对方的经文指责对方没有做到,我想我们永远做不到,也无法见证基督的福音。就是基督徒在与天主爱的盟约中仰望耶稣,做最好的自己,活出最丰盛的生命。
    回到这个比喻,可以看出,耶稣不是讲给那些观望要不要进葡萄园的人看的,也不是写给进了葡萄园又游手好闲的人看的,而是写给那些在葡萄园里做工,又心理不平衡想要计较的人看的。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反正结果一样,我就最后进葡萄园好了”“反正十字架上的罪犯也被赦免了,我就到临死前再信主好了”。这个比喻要强调的是家主的主权,而不是工人的选择。你看,在葡萄园外面最后一批进去做工的人是自己选择不进去的吗?是拒绝了家主的邀请的吗?不是的,他们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如果你有朋友读过这段经文这样想,或者你在对自己的亲人传福音不努力时用这段经文来安慰自己,我要告诉你,你错了!另一句经文更合适,“其实,关于明天的事,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什么?你们原来不过是一股蒸气,出现片刻,以后就消失了。”(雅4:14)


三、 天主的公义与公平

    在这个比喻中,我们看到家主看似不可理喻的薪水发放。我们常常听到,为什么有的人到了年老时再去接触信仰或是临终前才信主,让人感到有点连成一线的感觉,由此会让我们联想到那最后一批进入葡萄园的工人。虽然这是出于天主慷慨的恩典,但一大早就进入葡萄园的工人心中不免会问,我们早信和晚信天主的结果不是都一样吗?即便是耶稣的门徒也不免会产生这样的心理。
    第一次看到这个比喻的时候,很多人的感觉也是如此,就是觉得家主不够公平。付出得多,当然要得到得多;付出得少,得到的也少。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是我们这个社会共同遵守的法则。但是用到耶稣的救恩上面,就不合适了。为什么呢?
                    (待续)

本文标题:葡萄园雇工人(一)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