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庄稼多工人少


2017-05-24 10:32:01 作者:张公显 来源:《信德报》2017年5月14日,18期(总第722期)

    “庄稼多,工人少!”乃是主耶稣在救人疾苦、传扬福音过程中触景生情的感叹。圣经原文是这样的:“耶稣周游各城各村,在他们的会堂内施教,宣讲天国的福音,治好一切疾病,一切灾殃。他一见到群众,就对他们动了慈心,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就像没有牧人的羊,于是对自己的门徒说:‘庄稼固多,工人却少,所以你们应当求庄稼的主人派遣工人来收他的庄稼。’”(玛9:35-38)。
    两千年过去了,耶稣所感叹的现象依然如故,原因何在?因为我们都将耶稣的焦急渴望置若罔闻,听了也像没听一样!仔细检查自己,是否常常祈求“庄稼的主人,派遣工人”?是否为自己的子女儿孙祈求“献身于主”为主收割庄稼的圣召?恐怕多是淡然漠然与己无关的心态!我们究竟在向天主祈求什么?无非是自己的平安喜乐、经济飞跃、一无所缺、足以购房购车,生活阔绰,孩子能够考进名牌大学,将来能有出力少挣钱多的工作……总是与耶稣的希望南辕北辙。那么,我们嘴上常说的要追随基督,是否成了一句空话?
    耶稣周游各城各村,在他们的会堂内施教,宣讲天国的福音;我们或许也周游各城各村,只是为看风景、听新闻、走亲访友,而在无聊闲扯中浪费光阴;耶稣总是慈悲为怀,关注众人疾苦,为他们治好一切疾病,一切灾殃,我们却常会乘人之危,借此为自己谋取名誉和利益:他一见到群众,就对他们动了慈心,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就像没有牧人的羊,我们早已习惯对他人的穷困灾难熟视无睹不疼不痒,尽管许多鳏寡孤独、留守儿童,遭遇灾祸流离失所的穷苦难民急需救助,如果我们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只醉心于自己的吃喝玩乐安逸舒适。这能算是效法耶稣,相似耶稣吗?
    面对耶稣“庄稼多,工人少”的感叹,我们是否有心急如焚的真情?即使不能实际参与收割而成为“受聘”的工人,也该协助那些遵从主命,奋勉在“第一线”的牧者,做相应的准备工作,或积极主动地为他们做些后勤服务。可惜很多人只是忙于自己的俗务、家务以及发财致富之事,正像那些拒绝赴天国盛宴者的理由:我买了一块田地,必须前去看看;我买了五对牛,要去试试;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路14:18-20)。而对主的邀请呼吁弃之不顾,不知“收割庄稼”才是压倒一切的大事。主耶稣曾非常严厉地斥责那些分不清轻重缓急的推诿逃避者,而对那些“先去埋葬父亲”的推辞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吧!,至于你,你要去宣扬天主的国。”(路9:59-60)。由此可见,耶稣希望所有的信众都能毫不迟疑地跟随他、忠于他、仿效他,参与他“渔人”“觅羊”的救灵工作,使我们明确知道,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过“福传”救世的优先地位,而把为主“收割庄稼”的工作放在首位。
    “田野里的庄稼一片片的成熟,见不到收割人,漫山遍野都是失迷路的羊群,看不到牧羊人!”这首歌道出了福传该具有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按理说,我们在领洗时便已分享了耶稣基督先知、君王、司祭的三重职分,便有了传教救人,替主“收割庄稼”的重任,和神父修女有同样的使命,而我们却往往是“费时费力为己却不是为爱主!”“羊群多散迷失,我们推脱隐藏,怎不叫主伤心?”如果我们只关心肉体舒适快乐的庄稼,世俗名利财富的庄稼,而毫不关心天主光荣和人灵得救的庄稼,将来天主必要向我们讨债。反省之际,也该立即觉醒,立即行动,即使不能“实际”参与收割,也该遵循耶稣教训,热切祈求“庄稼主人”,多派些收割工人,多赐“圣召”于有志献身的青年男女,助佑那些在修院的修生及望会生,战胜面对的困难、挫折、诱惑和自身的软弱,顺应主的呼唤,对荣主益人的神圣伟大工程做彻底而纯全的奉献。
    历代圣人圣女及那些国外来的传教士,总是将主的呼吁牢记在心,始终忠于并积极回应主的召唤,爱火炎炎、雄心勃勃,不惜牺牲自己生命,背井离乡、远涉重洋、跋山涉水,不畏风波寇患疫疾辛劳、奔走四方,拓展天主神国,这种广传福音的英勇献身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仿效的光辉楷模。正如河北司祖辉教友所撰对联阐述的希望:“公教多蒙前辈传承真道,福传全赖后辈步履芳踪”。即使我们身边的感人典范,也是随处可见,那些一心为主置身福传第一线的神父修女,也是身负压力,脚踏艰难、心受煎熬、志历磨练,顶酷暑、冒严寒、昼辛劳、夜秉烛,呕心沥血,皆为荣主益人救灵魂,颇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勇毅,这些都是我们教友应当追随的芳表,应该反复兑现的行动标尺。希望所有的兄弟姊妹都能加入为主收割的队伍,借以缓解“庄稼多、工人少”的压力与危机。

本文标题:庄稼多工人少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