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齐路群神父分享城乡福传经验


2017-12-22 11:16:59 来源:《信德报》2017年11月12日,41期(总第745期)

    从1999年到现在,我主要从事牧灵工作,奔波在福传一线。在17年的牧职生涯中,我除了在平原牧灵,还担任了两任山区本堂神父十多年,从而总结了一些经验。     
    我刚圣神父,就被派到了偏远的山区。后来有6年多的时间在平原,主要发展了教堂的硬件设施,与教友们接触频繁。走到一个不同的地方,就需要有不同的方式适应,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式完全适用于任何地方。因为所处环境和文化背景都有很大差异。下面我把牧灵当中与众不同的地方与大家分享。

一、山区福传

     初到山区堂口,我还是25岁的小伙子,这里基本都是新教友,刚刚圣神父的我,没有太多的牧灵经验,刚好新教友也懂之甚少,我便决志与他们一起成长。那些年,我倍感辛苦,因为从沙河市白塔到禅房那个地方有100多里,每个主日下午我骑摩托车赶到山上去,住上三四天,这时就会有教友对我说:“神父!去某个村吧!那里有我的朋友、亲戚还不认识天主。”我就会跟着他们去那里。
    说实话,在那种情况下,讲道理非常困难,从年龄到文化程度等差异很大,如果有5个人,5个人中就有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还会有孩子。面对如此听众,道理从何讲起,实在相当困难。满怀激情讲半天后,当问他们讲了些什么时?他们回答说:“神父!没听懂。”听后
令我心凉到底。当时我经验到,“宣讲的是我,打动人心的,开人明悟的却是天主。”每次讲道都是积极准备,内容丰富,但当面对参差不齐的几位听众时,根本就无法把所准备的道理有系统地讲出来,其中滋味只有我自己知道。那个时候就是不断地上山下山,听不懂道理我就用“爱心”去陪伴他们。后来时间长了教友们就对我说:“神父!您刚来时,虽然你讲的道理我们没听懂几句,但我们却从您身上感受到了一种无言的爱,在那种情况下您却没有舍弃我们。骑摩托那么辛苦,但是,您常来看望我们,让我们由衷感动。”
    农村白天要种田,只有晚上行圣事、讲道理,偏偏我却没有熬夜的习惯,我习惯早睡早起。一天两天还可以,时间稍长我难以承受。但我必须改变自己,适应他们的作息时间。晚上与他们聚会分享,做弥撒,走近他们。教友们深深体验到,“神父在关心我们,为我们付出,所以,我的山区传教方式就是长期耐心地陪伴并与教友们一起生活。不管是哪一类人,我们都是共同成长。借着我的陪伴和组织,更重要的是和他们在一起,最终令他们接受了信仰。所以我对山区的福传经验总结一句话:“与他们同在!”


齐路群神父在分享中

二、农村福传

    2011年我被分配到广宗县新立村,刚到那里时,教友们家家种棉花,白天辛苦劳动,晚上疲惫不堪,走进教堂时已是困顿难耐。在一次周六晚上的弥撒中,我发现10个人有8个人在下边昏昏欲睡,站在祭台上,看着呼呼大睡的几个教友,本性的我,想着急发火,但那天特别奇怪,在读福音的时候,我竟然打了个盹,一睁眼,哦!我读到哪里了?此时,突然我对下面睡觉的教友们充满了理解和体谅之情。本来想训斥他们,改变他们,但天主突然借此提醒我:“如此做法不恰当”。他们白天辛苦劳动一整天,晚上打盹情有可原,我白天无事做,晚上再打盹说不过去啊!于是我在讲道中说:“教友们,我很同情和理解你们,白天你们在田地里劳累一天,本来晚上可以在家休息(因为不是主日),但你们依然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参与弥撒。在教堂里即使你们睡上一觉,也比你们在床上睡觉好多了,这里有耶稣安慰你,祝福你!因为你如此之累,还坚持把这段时间奉献给耶稣。”很感恩,从那天起,教友们与我建立起了友好关系。我发现,当我们站在教友们的位置上去理解他们的时候,他们也在慢慢地改变自己。教友们真的很不容易,一个种田的,一个给别人打工的教友,他有很多的事需要去办,但他还是托着疲惫的身体来参与教会的礼仪和活动,有几个教友愿意到教堂里来分心打瞌睡呢?他们实在无奈。
    不客气地说,我从小对修女没好印象,因为我家的一个姐姐是修女,她每次回到家中,几乎都是指责和抱怨,你们这里不好,那里不对等等。后来我穿上祭衣走上祭台后,我看见有些神父站在祭台上,修女站在宣讲台上对着教友们大发脾气,而我却在那里替他们担心,你着急说明什么问题?你理解他们的苦衷吗?所以在农村福传最重要的是给予教友一份理解和关怀。
    在此我总结一句话:“在福传的路上,特别需要理解,少一份批评,多一份鼓励。”

三、城乡福传

    2012我被调到巨鹿县城,虽是县城,却无比荒凉,老教堂就有几间小屋,连神父住宿都没有地方。我第一次去这里,先去了老会长家,前任本堂神父给我介绍了堂区情况,几位教友接待了我,等到安排神父住宿的时候,我就发现几位教友围着我转来转去好一会儿,竟然没有一个人收留我,那时的我真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在尴尬之时,老会长的妻子说:“神父!我家二楼还有一个房间,如果你不嫌弃的话,收拾一下可以住。”“没问题”我马上回答。我就是在这种状态下上任的。下午5点钟的时候,我对会长说:“你把今天来的这几位教友全部叫回来,我有话要说。”当他们到齐后,我便让他们带着我去新教堂和老教堂走一趟。走进老教堂,确实没有发展空间。紧接着我们去了新教堂,一座雄伟壮观的圣殿巍峨屹立,但堂内和周围却一片荒凉,没有一间附属房。我对他们说:“教堂要想发展,必须要有附属房。为了堂区的发展,我们必须要有办班时教友们住宿的地方,还要有与住宿配套的能吃能学的地方,否则教堂永远不会发展。于是我计划在教堂旁边盖三层楼。由于堂区教友们经济不富裕,于是我先把自己心爱的车卖掉了,钱用来做了三层楼的地基,之后我对教友们说:“我已经把我的全部拿出来了,剩下的需要我们一起来完成。”之后,有教友就对我说:“神父我把钱交给你吧!”“我不收,你去交给负责管钱的人。”“神父!我这是拿的。”我愣了。教友接着说:“我从家里偷的,因为我家那口子不奉教,我必须得偷着往外拿。”那个时候我就体验到了什么叫以身作则。
    有钱还得有人干,于是我又甩开袖子带头劳动,随后一批教友也行动了起来。三年时间,三层楼拔地而起。教堂的装修,院子的建设全部完工。由此我的经验是,作为一位神父不是站在祭台上对教友们说:“你们怎么样,怎么样……”而是从自己开始,以身作则,作出榜样来。
    我非常重视堂区,一年365天,我几乎有360天住在堂区。这样,当教友有事找我时,能够随时找到,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当有人打我电话是关机状态时,要么是我在圣体室拜圣体,要么是在教堂,要么是在给别人听告解或者做弥撒。当神父用行动做出来的时候,对教友们就是一个无声的宣传和邀请。有时我们强迫教友们进堂祈祷拜圣体效果并不明显,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

四、城市福传

    2015年我被调到了邢台市翟村堂区,城市福传与农村福传差异很大,我刚上任,堂区就已经建立了很多个小团体,例如:读经团体、新慕道之路团体、葡萄树团体、爱心小组、老人祈祷组,以及医院探望团体等,这些小团体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每个小团体的规章里都有相同的一句话:“借着自己的爱心服务,传扬基督耶稣的福音。”他们的方向就是如何借着自己的服务,把福音传递出去。尤其是爱心小组,负责服务三个养老院——进德老年公寓、豫让桥养老院、百虎养老院。爱心小组的成员每周一次去这三个养老院做一天饭,以包饺子为主。更重要的是为老人们做清洁工作,例如:拆洗被褥、洗衣服、打扫卫生等。
    在百虎养老院有两位没儿没女的五保户病人,我看到有几位穿着时尚的年轻教友,弯下身子,满面笑容,充满爱心地去给他们洗疮,令我感动至极。老人们的房间味道极浓,有时我去为老人们送圣体、行圣事,我必须在外面呼好空气才能进去,但这些教友们却能够每周,最多隔一周去为他们服务一次,让老人们在孤单寂寞的人生中体验到了人间大爱的温暖,点亮了老人们的孤寂人生,很多人为之感动,受其吸引。
    我对每个团体和每个教友有个共同的要求:“把你的亲人、想了解耶稣的人,你们不会宣讲不要紧,尽管带到教堂里来,耶稣自有办法吸引他们”。基于大家的努力,几乎每主日都能见到“新面孔”来到教堂。
    城市福传的经验是:借着不断地发展小团体,让每个小团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爱德服务引人归主。

五、灵修体验

    圣神父的前五年,我的一个思想是,“我要去做,我怎样管理好自己的堂区,我怎样尽好神父的职责。都是以“我”为中心,感觉特累。这种模式会导致的结果是:如果见到了成功,也许会稍有喜乐;如果自己的辛劳没有得到正面的回应,悲观失望就会随之而来。
    2005年我参加了一次“爱德之家”的避静,导师从心灵医治的角度上来陪伴我,共同来看我和天主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次避静,我发现了自己的一个误区,“不是我要为天主做什么,不是靠我的努力就能够达到天主的意愿。”有时候我们竭尽全力,费尽心思,做的可能是自己的想法,未必是天主的心意。那次避静之后,我学会了静下心来问:天主要我做什么?天主会在我生命的前方引领我,就如圣经上说的:“他走在羊的前面,他永远在引领我们。”天主把我们引到哪里,他在哪里动工,我就去跟他合作,如此就会收获果实。当我遇到一个问题时,不再先用脑子去想,得出自己的结论,而是静下心来在祈祷中问天主:“这是不是你所要的?”每次祈祷之后再去做的时候很顺利!即使有失败,即使有一些让自己觉得不可思议的后果,也会心平气和,因为我走在了天主要我走的路上,我做了他要我做的事情。另外的一个经验是,早晨坚持半小时的默祷,对每天的生活尤其重要,最明显的是在讲道方面,有好的祈祷就有好的宣讲。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我们被天主召选,行走在圣召之路上,要对得起天主的拣选之恩和自己的使命。

           (孔喜慎整理)

本文标题:齐路群神父分享城乡福传经验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