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教宗指出“教会需要先知,而不是什么都不喜欢的评论家”


2018-04-19 13:41:33 来源:梵蒂冈内部通讯

    教宗在圣女玛尔大之家主持清晨弥撒圣祭,通过讲解圣斯德望阐述先知的使命,先知“不是怨天尤人的人,而是充满希望的人。如果对他的工作有益,他可以献出生命”。

    先知,真正的先知,那些在宣讲“真理”时不惜献出生命的人,哪怕是不舒服的、哪怕“不招人爱听”。而不是“批评家”,那些“什么都不喜欢”的人,后者像法官那样评论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这个应该这样……”。教宗强调,教会需要前者以便成长、向前。教会需要有能力为他对话的子民而“哭泣”的人、分担他们的痛苦、忧虑他们迷失了方向、提醒他们真理。甚至不惜激怒他们、招致“迫害”,就像圣斯德望所遭遇的。

    在圣女玛尔大之家主持清晨弥撒圣祭时,教宗从教会的第一位殉道者,也是第一读经中的主角圣斯德望讲起。《梵蒂冈新闻网》揭示了先知在教会和世界中的使命,以及所面临的危险,首先是一个怒不可遏的子民的报复,他们不接受看似对他们的“埋怨”,但实际上却是成长与获享希望的机遇。

    教宗强调,“真正的先知不是一个‘冒险的先知’。真正的先知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先知”,帮助“从根本上医治、使天主子民重新获得归属感以便继续向前。而不是专门埋怨的人……。不是的,是一个希望的人。当必要的时候会埋怨、打开大门展望希望的远景。但真正的先知,如果对他的工作有益,他可以献出生命”。

    斯德望这样做了,他冒险了、他会不顾一切,指责把他送上审判席的民众、经师和长老们。“心耳未受割损的人啊!你们时常反抗圣神。你们的祖先怎样,你们也怎样”。他们的“心灵封闭、不愿意听斯德望的、忘记了以色列的历史”。

    那些长老和经师们“心中怒火中烧”,“一起冲向斯德望”。经上记载,“把他拉出城外,用石头砸死了”。这一灾难性的场面,在以后的历史中无数次重复,直至今日,仍然以多种不同的形式、背景和方式上演。“当先知们达到真理、触及到心灵,要么心灵开启要么心变得更硬、怒火中烧、迫害……”。教宗指出,“先知们总是因为讲真理而经历迫害”。

    他们表达直白而不是暧昧,因为这是辨别的结果,有能力为求助他们的人哭泣。这是让人明白先知真正堪当这一名号的证据。一个“检测”,从而将先知和批评家区分开来,懂得他们话语很重时说的是真理,也就是“这个先知什么时候不仅有能力说,而是能为抛弃了真理的民众哭泣”。

    耶稣基督一面严厉谴责,痛斥“邪恶淫乱的世代”;一面祂也为耶路撒冷哭泣。这就是检验, “真正的先知是那些有能力为子民哭泣的人,即便是在说真理时话语很重”。

    教会需要先知。这样的先知。“再进一步:教会需要我们所有人都是先知”。而“不是批评家,批评家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他们总是批评的法官,什么都不喜欢、没有他们喜欢的东西:‘这个不行、不行、不行、不行。这个应该这样……’。这不是先知。先知是祈祷的人,注视着天主、注视着祂的子民,当子民犯错、哭泣时先知会痛苦;有能力为天主的子民哭泣。甚至不惜为了真理献出生命”。

    最后,教宗带领大家祈祷,愿“教会不会缺少这种先知性的服务,以便不断向前”。

本文标题:教宗指出“教会需要先知,而不是什么都不喜欢的评论家”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