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我的父亲卅年祭文


2008-03-14 09:22:57 作者:安保禄 来源:信德网

    我的父亲安龙,大号云生。生于1916年冬月,1978年7月11日凌晨2点11分去世。享年63岁。父亲早年于卢龙县简师毕业,随即进入教会的卢龙县晓明小学当老师。1975年从唐山市火炬小学退休。毕业毕生从事小学教育,为唐山市模范教师,多次受到路北区(西山区)和唐山市表彰。
    父亲为人谦和,待人亲切真诚,工作任劳任怨。具有丰富教育经验,但仍认真对待每节课常常备课到凌晨,常为一个小细节,反复推敲,力求完美。课堂上按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方式,深入浅出讲解,使小学生爱听达到聚精会神,引人入胜所教的班级被评为优秀班集体;所写的教案被市教育局汇编全市推广。经常有外校教师来校听课,都不无被父亲的授课堂上的爱心、生动活泼的氛围和良好的效果感动、佩服。手把手帮助新老师备课,深受学生和老师爱戴。所写的教学经验曾在省市报刊多次刊载。59年曾在唐山市群英会,多少年来切是先进工作者。所教的学生遍布各行各业,已走上领导工作岗位,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
    父亲曾对我说:“你看如今科学发达,原子弹学、氢弹学、机器人都能造,但都没生命。草籽小吧,人却造不了,固它有生命。”“只有天主才是全能的,宇宙万物都是天主所造。”“对人真诚、有爱心”“做人要朴实无华”。
    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也是光辉的。
    1975年5月父亲患脑梗,历经3年,多次反复于1978去世。在回老家的路上发生了奇迹!
    那是1978年7月13日,也就是父亲去世的第3天,我和姐姐背着父亲的骨灰,及给大娘及哥、嫂们的点心。从唐山坐火车到滦县倒汽车去卢龙县大岑时,天突然阴了下来了,磨子雷也响起来。也就是下午3点汽车到卢龙县东街汽车站时天空已像黑锅底一样,满天絮状的黑云翻滚,磨子雷隆声不绝于耳,风雨即将到来了。
    由于我和姐姐身负父亲的骨灰,去别人家多有不便,就一路急奔城北毛家店村而去。在到城北门二里多路的罗家乡村时,豆粒大的雨点劈头盖脸的打下来。我拉姐姐躲到一户人家的大门洞里避雨,这时的天空已是雷声、雨声一片了,大雨滂沱,好像老天也在为父亲哭泣,我和姐姐商议,看这雨势不会一时半会儿停止,否则天黑就更不方便了,干脆走吧!我和姐姐奔到了雨幕里。那时的大路就是山坡土路,约3—4米宽,两旁都是庄家,这时路上已是水流成河,我们姐弟俩便低头捡干楞地方一路急行,啥也没想。
    一路上曾有卢龙县横河供销社的大卡车从我们身边驶过,卡车斗上有3个人站着、顶着块油布浑身湿透,好像水里捞出来一样,经过我们身旁时都惊奇的扭头看我俩,还有一个骑车穿蓑衣的男人经过我们身边时,也不住的看我俩。我们这时什么也不觉。在经过于家庙大坡后,原来只有2~3米的小河沟,由于这次大雨,山水下来变得有20来米宽,且水流很急。我对姐姐说“我背你过吧!”但姐说:“你听山坡那边拖拉机声。”一会拉农药的拖拉机先后驶过来。我立刻过去和头辆车的司机一说,司机师傅立刻让我俩上车,给我俩拉过了河,这时,两声雷声仍不停的响着,这里距毛店大妈家只有一里地多了。约在下午5左右,我们姐弟赶到毛店大娘家。当时受唐山地震的影响,住的是简易房,当时大妈不在家,五嫂子正在外屋涮碗,忽见我姐弟俩进来,吃了一惊,忙问:“大姐你俩从哪来?怎么来的?”我说:“刚从城里走来,你老叔没了。”五嫂惊奇的说:“怎么你们身上都不湿?”直到这时,我俩才发觉身上没湿,脚上无泥!”。这才想起路上汽车上人和骑车子的人为什么都扭头看我们了!在雨中行走2个多小时身上连个雨点没有,脚上泥都没有!若不是亲身经历,谁信??
    这天我们姐弟都穿的是的确良衣服,塑料凉鞋,我带一顶塑料安全帽(当时挺时兴)提一个旅行袋,里面是给大妈等买的8斤点心,背一个绿书包,里面是父亲的骨灰。王嫂接着说:“二嫂在庄东头场里打麦子,一看要下雨,就往家里跑,不到50米,就都湿透了!你俩在雨里走15里地身上不湿,脚上无泥!真是天主显奇迹了!二嫂、二姐、二哥等人全来了众人皆称奇迹!
    大雨一直下到晚上9点才停。饭后,二哥扛着锹,三哥担着筐,筐里装着缸底,砖块,我们姐弟抱着父亲的骨灰盒,来到庄西的坟地。(那时坟都平了)二哥用脚量了几步,看看方位,铲去地上薯秧,挖了坑,骨灰盒盖好缸底平上土,父亲回家的心愿实现了。这时雨过天晴,满天星光在闪烁。也好像为父亲回家而高兴。
    次日,我和姐姐饭后踏上了返唐山的路途。毛店到卢龙县15里路我们走了整整半天。两脚沾满黄泥!
    卅年过去了父亲回家的圣迹一直在激励我们!父亲的教诲至今牢记。

                                                                                

本文标题:我的父亲卅年祭文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