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试析抗日战争前伊斯兰教报刊蓬勃发展的社会动因
2014-11-05

1934年,云南明德中学纳训、马俊武、林兴华和上海伊斯兰回文师范的金子常、定中明、恩钧、林风梧、马有连等5人又一齐赴爱大留学。另外,原来在印度学习的海维谅亦由勒克瑙辗转来到爱大。

抗战期间一个英国小妇人保护中国孤儿的故事
2021-03-19

2008年年底,石书霞找到了第一个经历大迁徙的健在老人——演礼乡梁村的张瑞连。老人生于1928年,去陕西时12岁,提起当年的艾教士,口齿已不太伶俐的她连声感叹:“好人,是个好人。”

弥撒经书总论 第二章 弥撒的结构、要素与部分
2023-01-30

擘饼礼于平安礼后开始,宜重行之,勿作不必要的延长,也不可视为不重要。此礼只由主祭或执事行之。主祭将一小分圣体放入圣爵内,为表示在救赎工程中主的体血的合一,亦即耶稣基督生活及光荣之身体的合一。

特稿:在当今中国珍爱传统文化和加强基督信仰尤显重要
2013-05-23

竭诚则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文摘:英国女传教士在山西
2013-04-02

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为了避开战火,艾伟德带着几位孤儿和几名基督徒,转移到了到山区的北柴。她利用一孔窑洞,及仅有的几样急救药品,建立了一个临时医院,连续不断地救治军民中的伤患者。

“信德”成立暨创刊廿五周年之际
2016-06-28

唐山连合神父:我特别喜欢看“信德”,有几篇文章到现在我还留着,例如:《两个天使去旅行》、《别让耶稣从你身边溜过》、《我是主的小驴驹》等,好多文章我特别喜欢。

信德年李镜峰主教致教区全体子民牧函
2012-08-27

这就是说:人没有信仰不行;不分青红皂白,信乱信,都同样是错误的。信仰是人类很理性的行为,但信仰必须有前提,就是说,信仰必须有理由、有根据,即:1对方知情、2对方真诚。这是信仰所依据的两大前提。

彭小瑜:“爱天主之效,莫诚乎爱人”——全球史语境中的近代早期耶稣会
2014-11-11

在第71页,他简短提到了安·马里亚纳的贡献。

“基督教”传教士对中国计量的贡献
2012-06-06

据史料记载,清初的黄履就曾发明过一种验冷热器,可以测量气温和体温。清代中叶杭州人黄超、黄履父女也曾自制过寒暑表。由于原始记载过于简略,我们对于这些民间发明的具体情况,还无从加以解说。

让一部分人在中国先信仰起来——关于中国文化的“信仰困局”
2015-05-10

也因此,就犹如1949年,风先生曾经慷慨赋诗,赞颂共和国的诞生:时间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