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罗马:教宗新书谈耶稣苦难复活,耶稣圣死不怪罪于犹太人


2011-03-15 10:22:46 来源:综合天美社、梵蒂冈电台、辛力社

    教宗新作《纳匝肋人耶稣》第二集,探讨耶稣荣进耶路撒冷、苦难、被钉十字架、埋葬和复活。(图:天美社)
    教宗在新作《纳匝肋人耶稣》第二集中指出,耶稣的死不能怪罪于犹太人身上,应顾及当时复杂的政治和宗教处境。
    《纳匝肋人耶稣──圣周:从荣进耶路撒冷到复活》(暂译)的意大利文版三月十日推出前,教廷三月二日率先公布书中三章,涉及犹达斯出卖耶稣、最后晚餐和耶稣在比拉多面前受审。
    《纳》第二集的意文版共三百八十页,共九章,另有引言、展望前景的结尾部份,并提供丰富的参考书目。新作同时推出英、德、法、西、葡和波兰文版本。
    书中其一重点,是详细检视福音文本,并提出学者的诠译,可算是教宗本笃十六世对「基督苦难史」的反省,当中包括了耶稣的苦难、被钉十字架、埋葬、从死者中复活及其历史意义。
    《纳》第一集早于二〇〇七年发表,从耶稣在约旦河受洗开始,至耶稣在大博尔山上显圣容。
    新作谈及犹太人与耶稣圣死此课题,教宗说,若然把福音的一句「他的血归在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视为对犹太人血的诅咒,这是错误的诠释。
    教宗说,人们需要在信德的光照下,解读群众要求处死耶稣的声音。他说,他们要求的是和好,不是报复。
    与此同时,教宗从若望福音的叙述中,探讨是甚么人指摘耶稣:若望福音用「犹太人」,但它不指向今日以色列民族,亦不带种族色彩,因为若望本身、耶稣,以至宗徒都是犹太人。教宗指若望所指的犹太人是指向掌权的司祭。

真理与权力的斗争

    教宗又指出,审判和指摘是真理和权力的典型斗争,这问题仍在影响现代政治。谈到耶稣受审判,教宗称比拉多知道耶稣没威胁到罗马的治安,但比拉多需要处理政治现实,包括指摘耶稣的人所施予的压力。
    教宗从耶稣被判刑去反思真理的意义时称,没有真理,人就无法领悟生命的意义,任由强势来支配。他说,判刑是实用主义所引至的结果,在维护安定的力量面前,真理遭到牺牲,而在比拉多眼中,安定比正义更重要,但事实上,相反真理的事情不能带来安定。
    对于犹达斯,教宗以神学家的眼光去解释他的行为,称「与耶稣断绝友谊和卸下他那『柔和的轭』的人,并没有获得自由,他们非但不自由,反而成为其他强势的奴隶」,犹达斯便是一例,尽管他迈出了改邪归正的一步。
    教宗说:「耶稣把各时代的背叛行为和遭出卖人的痛苦,摃在自己一人身上,他这样就把历史的不幸一直承受到底。」
    此书结尾以「耶稣升天,坐在圣父的右边,他还要光荣地降来」作结,为前景作出展望。
    新书节录公布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称许新作,他撰函感谢教宗在书中摒弃了数百年来的断语──此等断语常引致人仇恨犹太人。
    以色列驻圣座大使馆透过公告称,欢迎教宗新作免除了犹太人对耶稣死亡的责任,亦肯定了教宗对犹太人民和以色列国的正面立场。大使馆说「如果没有『教会对非基督宗教态度宣言』,就不会有犹太教信徒和天主教徒、圣座和以色列国间的修和进程」。

本文标题:罗马:教宗新书谈耶稣苦难复活,耶稣圣死不怪罪于犹太人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