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尽力克除虚荣


2013-12-03 10:41:33 作者:张公显 来源:《信德报》2013年11月14日,41期(总第558期)

    曾有人说:只有对金钱、名誉、地位、权势、鲜花、掌声没有太多兴趣的人,才能算真正的成熟。仔细想来,这话确实有一定的哲理。放眼人生,哪一个人不是“赤身而来,空手而去”?就连自己的肉身,也只是生命的“附属物”、“包装品”,那么金钱财富、名利地位荣誉等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身外之物又能为生命本身增添什么?即使你疯狂地追求这些东西,而且常能如愿以偿,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又能怎样?
    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在实际“操作”中,好多人却会乱了阵脚,拼命地追求那些与生命没有多大关系的事物,且随着欲望的水涨船高贪得无厌,“野心”也始终无法满足,即使那些腰缠万贯的富翁仍然会觉得自己缺钱。之所以能导致如此的“恶性循环”,往往和虚荣的助纣为虐分不开。这不仅会使人对现世的物质财富声誉权位要大量拥有,而且要尽量超过别人,以获得更大的荣耀和面子,使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虚荣的陷阱。
    因着钱财的丰盈、权位的提升,虚荣也会乘虚而入,使人很快呈现财大气粗、目中无人的傲慢:赴宴坐上座、合影坐中间,甚至在任何处境都要坚持“宁做鸡头,不做牛后”的原则,显出“鹤立鸡群”、“高人一等”的形象,这实在让“看破红尘”的有识之士难以忍受。
    其实,人的居室、家财、服饰、坐骑也无非是戏场的道具,地位、权势、头衔也不过是舞台角色的称谓罢了,无论坐在哪里或站在哪里都是剧情的需要,没有多大的区别,那又何须在乎“绝对优势”或“首要地位”?想必也是虚荣在作祟。
    也有人说:“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会围绕虚荣心而产生”。“死爱面子”的人,往往会和别人盲目攀比而导致“打肿脸充胖子”的虚伪,或者滋长难以抑制的嫉妒,甚至由不服气而产生愤怒、仇恨,错上加错,罪上加罪,所以必须狠下工夫克除虚荣。
    耶稣在山中圣训里所讲的“施舍前吹号”、“站在十字路口祈祷”和“愁眉苦脸地守斋”,可以说是贪虚荣、图赞美的典型。但仔细想来,别人的称赞夸奖又能如何?那也无非是掠过头顶的凉风而已,丝毫也不会影响自己在天主眼中的真正价值。如果自己的确是“货真价实”的“优良分子”,那又何需在乎他人的评价?人往往只看表面现象,但天主却透视人的五脏六腑。
    克除虚荣的有力武器就是彻底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如同圣祖亚巴郎所说的:“我乃尘埃粪土”(创18:28);也如圣伯多禄所言:“我乃大罪人”。若能常常如此去想,那就会逐渐抑制虚荣与狂妄。其实,虚荣往往也基于自己的心态,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的一举一动会引人注目,惹人颂扬,但人家也是围绕自己的生活匆匆忙忙,没有心思去注意你的显摆和你为哗众取宠所出的“洋相”。常能如此想,虚荣心自然也就会慢慢谢幕退场。
    社会上也有好多让人透视生活、克除虚荣的金玉良言,除了以上所列举的那些,还有不少富有哲理和趣味的警句值得我们在抑制虚荣时借鉴:“头衔、职称和姓名一样,只是相互区分的符号罢了,别太把它当回事,关键在于是否有与此相称的能力。”“如果我们像气球一样,只喜欢别人吹捧,那就要特别当心,因为被人吹到云里雾里时,那就离灭亡的危险越来越近了。”这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如果觉得自己很难克除虚荣,那就不断地祈求主耶稣加力助佑,因为他最厌恶骄傲和虚荣,我们向他祈求,肯定有求必应,最终也会像他一样,以无限的谦卑真诚战胜肉欲邪情、战胜放纵盲从、战胜骄傲虚荣。

本文标题:尽力克除虚荣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