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刀耕火种薪火相传 中华归主圣教广扬


2006-05-29 09:35:39 来源:信德报(第266期)

沧州(献县)教区成立150周年庆典活动隆重开幕

    本报讯(凌云)   2006年5月6日,对于沧州(献县)教区的神长和教友们来说,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150年前的今天,教区在这块土地上创立;而150年后的今天,他们则是相聚在云台山的教区神职公墓,怀着缅怀和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的心情,隆重纪念教区成立150周年。
    5月6日一大早,人们便从四面八方涌向修葺一新的云台山教区神职公墓,到了上午8点多钟,这里已经成了人的海洋,就连云台山上都密密麻麻地站满了人。临时搭建在所属教区菜地里的祭台,装修一新,祭台正面的屏风上“庆祝教区成立150周年”和“1856——2006”两行红色大字格外醒目。8时40分,在庄严雄壮的圣乐声中,参加庆典活动的仪仗队、鼓乐队、朝圣团、唱经班、修生修女依次进场,教区的神职人员身穿佩有罗马白领的黑色长衣,列队入场,更显得端庄整洁,引人注目。8时45分,庆祝活动拉开序幕,在主持人的邀请下,教区李连贵主教宣布:“天主教献县教区150周年庆典开幕!”顿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乐队高奏《教区150周年庆典主题曲》。然后,教区杨全恩副主教介绍教区150周年庆典活动的意义。他说:“今天喜逢我们教区成立150周年,这是天主赐予教区的一份丰厚礼物,教区上下、每一位弟兄姊妹都应满怀感激,高歌赞颂仁慈天主对我们教区的扶持和照顾,感谢慈母玛利亚对我们的呵护与关怀。”杨副主教在介绍中,回顾了150年来教区经历的沧桑岁月,和在天主永恒大爱的眷顾下,教区的发展历史。并强调,教区之所以有今天的辉煌,是来自于国内外传教先贤的勇于牺牲和无私奉献,那些外籍传教士来自于遥远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度。为了将福音传给我们,他们远离故土,挥别亲人,克服路途的险遥、风俗的差异,将自己的生命和爱都完全献给了我们这块土地。仅在我们脚下云台山的这块土地上,就安眠着一百多位外国的主教、神父、修士,还有众多的传教士安眠在大名、永年、景县等地。最后他说:“今天,我们教区举行150周年的庆典活动,在感恩缅怀的同时,也是在号召我们每一位司铎弟兄、每一位度奉献生活的修士、修女、每一位为天主所深爱的兄弟姊妹,要继承先人的奉献精神,师法先人爱主的火热情怀,在今天这和平的时代中,活出自己美好的信仰,薪火相传,奋勉不懈,多立善表,积极福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基督的伟大救恩!在前人开拓的道路上大踏步地前进,让基督的圣名到处受到显扬,让基督的旗帜飘扬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杨副主教介绍完庆典活动的意义后,随之举行了隆重的“教区传教先贤纪念碑”的揭幕礼和“点燃圣火”礼。在全场神长、教友们的掌声和注目下,李主教缓缓揭下了覆盖在汉白玉纪念碑上的红绸布并向纪念碑敬献花环;稍后他又用复活蜡点燃了圣火台上的火炬(在国内教会的庆典活动中,沧州(献县)教区以这种仿效奥运会点燃圣火,并在教区的几个主要堂区进行圣火传递的庆祝方式当属首创)。紧接着,李主教带领全场神长教友诵念“教区150周年向耶稣圣心奉献咏”,数千人众口一词,同声诵念。此情此景正可谓:云台山下多气壮,豪情激荡慰忠魂。前赴后继传福音,可歌可泣报天乡。
    上午9时许,举行“纪念教区诸圣”弥撒。弥撒由李连贵主教主祭,68位神父共祭,参礼的教友和围观的教外人有四、五千人。弥撒中,李主教9分钟的讲道,扣人心弦,催人奋进,他把这次纪念活动结合当日所宣读的路加福音,立意新颖,紧扣主题,听后让人荡气回肠。他讲道的题目是——《刀耕火种薪火相传  中华归主圣教广扬》。

    李主教在讲道中说:“刚才我们听到的福音上,主耶稣基督对我们说:‘我要把火投在地上。’今天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已经点燃的火炬,正在熊熊燃烧。主耶稣还说:‘你们以为我是来送和平的吗?不是,我是来送刀剑的。’所以,今天当我们提到刀剑和火的特征的时候,应该想到上天也送给我们祖先这两样礼物,那就是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刀耕火种。
    过去我们的祖先,在耕种的时候,用刀来砍伐树木,用火来燃烧野草 ,然后挖坑,把这些燃烧过的树木和野草,作为肥料撒在田里。今天,我们的救主基督同样要我们来回忆历史,而今天的刀耕火种也在我们这里重现。主耶稣要我们同样拿起刀耕、火种这两样工具,去收割天主的庄稼。刀耕:就是我们今天纪念教区成立150周年。我们的这块土地上,安眠着几百位外籍传教士,这其中还有几位外籍主教和一位华人主教。我们教区的全部家当和资产都在这块土地上,我们的精神财富也都在这块土地上。当年,外来的传教士,他们拿着刀耕火种这两样礼物,来耕耘我们这块土地。他们所用的刀不是用来砍伐树木,也不是用来割掉野草,而是用来割断他们自己的骨肉之情。他们不是我们这块土地上的人,他们对我们这里也全然不知,他们只知道,主基督的爱火在他们心中燃烧。他们看到前面就是他们的方向,沙漠是他们要去的地方,信仰的沙漠要撒下信仰的种子。他们离开自己的家乡,离开自己的故土。他们对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说了些什么呢?他们说:‘从今以后我们也许不再回来,但是,在天国里我们一定能再次重逢。’他们割断了自己的骨肉之情,他们说:‘天伦之乐,人间亲情,我们不能再享受了,但是,我们要把此情升华到天上去。’他们心中有基督的爱,他们不怕路途遥远,不怕万水千山,梯山航海,远涉重洋,来到东方神秘的国土,也恰好就是我们这块地方。他们留给家人一个背影,他们的一行脚印告诉家人说:‘这就是我给你们写的家书、写的长信。从此以后,我们也许不能再见面了。然而,我们会和中国更多的父母兄弟姐妹在这里见面。从前我们和他们是陌生邦,今天我们和他们是一家人。今天有一个名字把我们联系在一起,那就是耶稣基督。’所以,他们为了这个名字把自己的名字都删除了!今天,人们面对眼前这些坟墓时,却说不清他们的名字。为此,我们教区郑重决定:一定要立一个纪念碑!把这些外籍传教士的名字刻在我们的心坎上。他们的名字也就是我们教区今天的名字,他们的生命也就是我们教区今天的生命。因此,这个火是要常燃不熄的,这个生命是要绵延未来的。这些外籍传教士来到我们这块土地,由于文化不同、语言不同、种族各异,一世艰辛,笔舌难述。但他们说:‘有基督就没有阻挡,有基督就没有翻不过的山。’所以他们把自己完全融入了这块土地。文化不同,他们说:‘没有关系,我们就下工夫学习中国文化,学习中国的方块字,读中国的四书五经。对于这些,我们读懂了、读透了。这个伟大的国家,有古老的文明,有灿烂的文化,但还需要提升。中国文化的横度大、广度大,但是没有纵度。所以,我们要把中国文化连到天上。’孔子说:‘获罪于天,无可祷也。’所以,这些外籍传教士要把中国文化连到天上,联系上天便有可祷也。故而,他们不但提升了我们的文化,他们还让我们的一些不惑子弟、贫家儿女,读我们的中国文化。他们办学校,办教育,过去我们的很多孩子只知道本原的哭笑,却不知道学校,他们来了,他们说:‘我们来了办学校,给你们学文化、受教育的权利,我们和你们一道学习这个中国文化。’刚才杨副主教在介绍我们这个活动的意义时提到:不是教内的,而是教外的一些朋友,虽然他们已经双鬓染白,但是他们仍然记得,他们在我们的教会学校里读过书,他们读的不是信仰,读的是中国文化。有好多的政府官员,他们也在我们的教会学校里读过书,他们并引以为自豪。我们教区正在编纂教区的历史,保定的河北大学前身就是我们教会的学校。我们的福音,不单单是在圣经里面,我们的福音既连天又连地。福音到了任何一个地方,并不排除那里的文化,而是要提升那里的文化。所以,那么多的外籍传教士,他们把福音的种子,播撒在这块土地上,他们用辛勤的心血和汗水来浇灌福音的种子。刚才我提到,他们的名字,我们现在已经记不起来了。但是他们说过:‘我们的名字叫基督,我们的名字属于基督,我们就是要让这个世界看到基督的标记。’
    他们不局限于哪一个地方,哪里没有信仰,他们就到哪里去。外籍传教士在昨天就有这样的胸怀,这样的胆魄。今天,我们要把爱火重新点燃,让今天的爱火,也燃烧在我们今天人的心灵里。让我们新的一代,继承他们的传统,发扬他们的精神。在我们自己的家门口,面对我们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面对我们的族群,我们的同胞,我们又该怎样去宣扬天国的福音呢?至少,我们今天不用跋涉万水千山,也不用远涉重洋。我们既没有语言的不同,也没有文化的不同;既没有种族的差异,也没有文化的藩篱。我们是自家人,我们进自家门,在这种情况下传福音又有何艰难?又有何痛苦?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亲爱的兄弟姐妹们,我们要拿起这把刀,割去我们心中的杂草,割去我们心中的私欲偏情,砍断阻碍我们宣讲福音的各种藩篱,同他们这些已深埋在这块土地上的外籍传教士们一起点燃信仰的火炬,让全世界都能看到!让兄弟姐妹们一同燃烧!让我们在教区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起福传的使命,传播基督的大爱于中华民族的这块土地上,让基督在约旦河的重生之光,希望之光,照耀我们的黄河、长江,中华归主,圣教广扬!”
    李主教激动人心的讲道,再一次赢得了人们热烈的掌声!


李连贵主教从复活蜡上点燃福传生活,该圣火将在教区5个县内进行为期5个月的传递活动。

    弥撒结束后,主教、神父和修士、修女们一道护送圣火至云台山圣堂。此后圣火将被传递到其他堂区。至此,沧州(献县)教区150周年庆典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


沧州(献县)教区150周年庆典圣火意义

圣火熊熊传福音

    在我们面前已经点燃的这支熊熊火炬,它为沧州(献县)教区的150周年庆典活动,增添了光彩,带来了喜庆,燃起了希望。在今年5月至10月的庆典期间,这支火炬将传递和巡游在教区的每个角落,将喜庆和希望燃点在教区每位信友的心中。
    这支火炬的圣火,是在5月6日教区召开的庆典活动开幕式上,由李连贵主教亲自点燃的。圣火是由复活蜡烛上取火引燃。复活蜡象征着复活的基督,他带给了世界和人类光明。如此,我们面前的这支火炬就有了基督照世之光的神圣意义,它燃起了我们向慕天乡之热火,激发起我们勇为世界之光的神圣使命!
    在献县的大张庄天主堂主教府,教区的副主教杨全恩神父和牧灵委的周文书神父给我们介绍了圣火的三重含义:
    一、这支火炬的圣火代表着“福音之火”。主耶稣曾大声地世人说过:“我是世界之光,跟随我的,决不在黑暗中行走,必有生命的光。”(若8:12)主耶稣希望人们都认识他为照世真光,跟随他走光明之路。150年前,是主耶稣将这真理之光恩赐给了我们这块土地,让我们走出暗冥,进入光明。今天,仰望这熊熊火炬,我们对主耶稣充满感恩之心!
    二、这支火炬的圣火代表着“福传之火”。主耶稣说:“我来,是为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么切望它已经燃烧起来!”这是主基督对人灵得救的焦急渴盼,他希望自己的真理之火早日燃遍世界,为所有人接纳。150年前伟大的传教士来到我们这块土地,将福音的火炬燃点在这里。我们在缅怀和感激他们的同时,也要将这福传之棒接握在手,薪火相传,肩负起福传的使命,让这熊熊的火炬常燃不熄,让基督之火早日燃遍中华大地!只有如此,我们才不辜负基督焦急如焚之殷殷期盼,才不辱没先辈们牺牲奉献之劳苦功绩!
    三、这支火炬的圣火代表着“希望之火”。我们教区150年的峥嵘岁月,是赖着上主大能右手一路扶持,方有今日之灿烂辉煌。当年以民出离埃及之时,在茫茫黑夜中,上主以火柱为他们照亮了前方的道路,指引他们一步步迈向福地。(参出13:21—22)在我们教区150年的历史道路上,多少次也面临着灭顶之灾、昏暗之境,前途茫茫,了无生机。是上主以希望的火柱给我们指明了道路,照亮了前程,保护我们教区一次次冲破暗冥,重现活力!今天这支火炬依然是上主为我们燃点的希望之火,它昭示着我们对上主照顾的忠诚信赖,标示着我们每一位弟兄姐妹心中那不灭的永恒希望!
    我们唯愿这熊熊燃烧的火炬也能将广大的神长、教友们一道燃烧,让我们每一位弟兄姐妹都成为基督爱的火炬,为基督发光发热。

本文标题:刀耕火种薪火相传 中华归主圣教广扬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