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2011-03-18 11:24:34 作者:小艾 来源:《信德报》2011年2月10日,5期(总第436期)

    随意翻看网页的时候,看见一则刊登在《都市日报》上的新闻:昆明市民唐先生和同事们在参加公司组织的捐款活动时,他一心想为汶川地震灾区奉献爱心,所以捐了600元钱。但是活动结束后,负责捐款统计的同事却拿着一张百元大钞找到了他:“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公司领导最多才捐500元,你怎么捐600元?”
    这类事例似乎在当今社会已经不足为奇。这种行为是对纯洁、坦荡的慈善文化的一种扭曲,而这种捐款所能表现的人道主义情怀也大打折扣。在抗震危难时刻,这种“心理贫困”和“品质贫困”,是一种非常不利的负面因素。因为慈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利他,是用爱来为别人着想,直至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在美国,人们并不景仰富人,而是景仰对社会有所回馈的富人。正因为如此,《商业周刊》每年公布的慈善家排行榜比《福布斯》每年公布的富人排行榜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
    想起一个小故事,刚刚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德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举行了一场慈善晚宴,旨在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应邀参加晚宴的都是富商和社会名流。在晚宴将要开始的时候,一个手捧存钱罐的小女孩来到门前,保安拦住了她:“很抱歉,没有请柬的人不能进去。”“为什么?这里不是举行慈善晚宴吗?我们是来表示我们的心意的,难道不可以吗?”“很高兴你们带着爱心来到这里,但是,我想这场合不适合你们进去。”保安解释说。“叔叔,慈善的不是钱,是心,对吗?”小女孩的话让保安愣住了。而当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倡议者安南,不是捐出300万美元的巴菲特,而是仅仅捐出30美元零25美分的小女孩。而晚宴的主题标语也变成了这样一句话:“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真正的爱、真正的慈善不是钱,而是心。当我们在帮助别人时,同样捐出来的还有我们的爱心,关心他人、真诚无私、不求回报。我们可能捐出的钱不是很大,但是我们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和牵挂,饱含我们的深切关怀和同情,这样即使我们的善款不多,但是受助者也能得到巨大的心灵安慰。
    圣经上有一个小故事,耶稣坐在教堂里,看着富人们把献仪投进银库,又看见一个穷寡妇把两个小钱投入里面,耶稣却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个穷寡妇比众人投入的都多,因为众人都是拿他们多余的投入;而这个寡妇却是从她的不足中,把她所有的一切生活费都投上了。”(见路21:1-4)有人说,穷寡妇的奉献才是真正的奉献,她对主的爱才是真正的爱;也有人说,穷寡妇的奉献代表她一颗真诚的火热的心。但可以肯定的是她的行为是信仰生活和爱主的真正体现。因为天主评判的标准是“人心”,不是捐献数量的多与寡,所以耶稣认为她献出了很多,并对她进行了高度的评价。这个故事经常是神父们鼓励教友捐款的方法。
    真正的慈善家注重用“心”捐赠,注重的是捐赠中完成自我道德责任,而很少用“得到回报”作为捐助的附加条件。而那些用“钱”捐赠的人,却将一些功利性因素,如社会荣誉、功利回报等夹杂到捐赠追求中。
    如果我们的社会多一些用“心”捐赠的慈善者,少一些用“钱”捐赠的慈善者;多一些真诚的捐助活动,少一些工于心计的“捐赠秀”,那才是慈善事业的幸福,也才是慈善文化的本质回归。

本文标题: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