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时评:文化强国切勿忽视宗教文化


2011-12-05 10:54:17 作者:王利民 来源:《信德报》2011年12月1日(总第467期)

    2011年10月25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而这文化中必然也包含宗教文化。
    提到宗教文化,该当稍微了解一下“宗教”一词的定义。“宗教”一词的定义很多,这说明“宗教”本身的内涵及功能非常丰富。日本的岸本英夫以人的本身为对象给“宗教”一词定义为:“宗教是一种使人们生活的最终目的明朗化,相信人的问题最终能得到解决,并以这种运动为中心的文化现象。”我们更进一步从宗教文化涉及的内容来看,宗教与艺术、与音乐、与建筑、与科学、与社会、与心理、与法律、与环境、与人生态度和人生意义等各个领域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文化使人活着有意义、死了有意义、死人对活人有意义、活人对死人也有意义,因为在宗教文化里、“有限”与“无限”之手紧握在了一起,宗教文化能使人们产生诸多灵感。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让人类放眼世界并领悟自然和超自然的奥妙,开阔胸襟、“心灵”与“无限”对接、教导人携带着具有价值的人生迈向无限的永恒,使人们不再局限于个人的狭隘空间。让人以崇敬的姿态拥抱生活,以敬畏之心膜拜宇宙的“智慧根源”,活着不敢狂妄自大、不敢肆虐、腐化,以“博爱”之心面对一切,以“仁”“德”之礼统一思想,力求修得“真、善、美、圣”之境界。力求对死者“慎终追远”,对存者“情同手足”。让人们精神充沛、让人们昂首阔步,不要只为物质的满足而疲惫,也当以精神生活为终向。把忍辱、受苦不再被视为结束生命的召唤,而是被视为拥抱幸福的条件。受苦的过程虽不快乐,但为达到永恒的幸福它已成为被赞美的承运“客船”。
    以基督文化为例,耶稣舍生取义的十字架精神是为拯救世人于恶言、恶行,带领人们从“善”、从“德”、以达思想解放、人身自由、和创建人间和天国幸福家园,并推动着人们遵纪守法、玉壶冰心、和谐友善、携手共生。其精神力量之一是能造就很多善良的人们去分享自己的卓越和伟大成果于他人、以求造福世人。明末的利玛窦神父曾给中国带来几何、数学和世界地理等科学知识,接着钦天监汤若望和南怀仁神父又给中国带来天文学和农历历法。这都是宗教界附加给我们的无法替代的卓越贡献,为祖国的发展加注了推进剂。
    在我们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矛盾,如:思想问题、腐败问题、就业问题、素质问题等等,单靠法律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面对心里不满、心里空虚、对社会变迁不适应和人生没有意义等等问题,宗教文化都可帮助人们对有形和无形的综合症进行治疗和解救。
    住的楼高了、房子大了,未必幸福指数就直线上升了,因人类的欲望和心灵的追求是无限的。这也常使那些不能清楚认识自己的人们和达不到欲望的人们感到沮丧,甚或终结生命。宗教文化可以在人们既有的一点儿物质生活基础上,添加那一大部分无限的幸福,去填补人们追求无限美满幸福的本能欲望。
    2011年10月20日,中国宗教学会与浙江大学全球化文明研究中心,于泰山脚下共同举办“泰山综观: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座谈会,发表了《泰山共识》,认为包括基督宗教在内的与中国传统文化深入协和、共融的各大宗教,在当代中国社会和文化发展中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宗教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宗教文化能帮助人们找到人生的意义,不为疾苦所困,要为幸福拼搏。个人不幸、家庭不幸、社会不幸和国家不幸,处处都需要宗教文化的协助。在家里和单位没有人敢批评你和指正你,到了教堂、寺观,在神圣的至高者面前,在导师一样的教职人员面前他们会被再教育,真心忏悔,再造人生,重新开始。从此学会关爱他人,让爱的追求、爱的使命、爱的力量、爱的许诺、爱的意义在我们心中生根、开花。
    (作者为河南安阳教区神父,牧灵心理学博士)

本文标题:时评:文化强国切勿忽视宗教文化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