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教宗方济各2024年5月15日公开接见教理讲授


2024-05-20 10:02:56 作者:翻译 / 四维团队 来源:信德网

毛病与德行(20):爱德

亲爱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今天我们要讲论第三超德 —— 爱德。让我们记住,另外两种超性德行是信德和望德。今天我们将讲论第三种超性德行,爱德。这是我们有关德行的整个教理讲授课程的顶峰。一提到爱德,心胸和思维便立即开阔,它让我们想起圣保禄宗徒在《格林多前书》中说过的那些启迪人心的话语。在那首美妙的赞美诗的结尾,圣保禄援引了三种超性美德并呼喊道:“现今存在的,有信、望、爱这三样,但其中最大的是爱”(格前 13:13)。

圣保禄把这些话语讲给了一个在兄弟之爱方面绝非完美的团体:格林多的基督徒非常尔虞我诈,内部分裂,总有人坚持自己永远是对的,不愿倾听别人,视别人为劣等。保禄提醒他们“知识会使人傲慢自大,爱德才能立人”(格前 8:1)。宗徒还记载了一件丑闻,甚至触及到了基督徒团体最团结的时刻——“主的晚餐”,即感恩祭的庆祝:即使在那里,也存在分裂现象,有人借此机会吃喝,排除那些一无所有的人(格前 11:18-22)。面对这一情况,保禄做出了明确的判断:“你们聚集在一处,并不是为吃主的晚餐”(格前11:20),你们在行另一种仪式,是外邦人的,不是主的晚餐。

谁知道呢,也许格林多的团体中,没有人觉得自己犯了罪,宗徒那严厉的话语对他们来说有些费解。也许他们都坚信自己是好人,如果被问及爱的话题,他们会回答说,爱当然对他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价值,就像友情或家庭一样。在我们现代,爱也出现在许多“有影响力的人们”的口中和许多歌曲的迭句中。我们谈论爱很多,但爱是什么呢?

 “而为另一种爱?”圣保禄似乎是在问格林多的基督徒们。爱不是上升,而是下降;不是索取,而是给予;不是可见的,而是隐藏的。圣保禄关心的是,在格林多——就像今天在我们中间一样——存在着混乱,实际上没有爱德这一超德的痕迹,这种美德只来自天主。即使每个人都在口头上保证他们是好人,他们爱他们的家人和朋友,实际上他们对天主的爱知之甚少。

古时基督徒拥有许多希腊词汇可以用来定义爱。最终,“agape”这个词语出现,我们通常把它翻译成“爱德”(charity)。因为事实上,基督徒也有世界上各种形式的爱:他们也会坠入爱河,就像在每个人身上发生的一样。他们也会体验友谊中的仁爱。他们也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全人类。但还有一种更伟大的爱,一种来自天主、指向天主的爱,它使我们能够爱天主,成为祂的朋友,使我们能够像天主爱他/她一样爱我们的邻人,渴望与天主分享友谊关系。由于基督,这种爱驱使着我们去人性所不愿涉足的地方:就是对穷人的爱,对那些不可爱之人的爱,对那些不关心我们、不感恩之人的爱。这是对没人愿意爱的事物之爱,甚至是爱仇。甚至是对仇人的爱。这是“超性的”:它来自天主,它是圣神在我们内心里面的工程。

耶稣在山中圣训时讲道:“若你们爱那爱你们的,为你们还算什么功德?因为连罪人也爱那爱他们的人。你们善待那善待你们的,为你们还算什么功德?因为连罪人也这样作。”(路6:32-33)。并且他总结说:“但是,你们当爱你们的仇人,善待他们;借出,不要再有所希望:如此,你们的赏报必定丰厚,且要成为至高者的子女,因为他对待忘恩的和恶人,是仁慈的。”(路6:35)。让我们记住这点:“要爱你们的仇敌,要行善,并要借给人,不指望偿还。”我们不能忘记这点!

在这些话语中,爱表现出一种超德,并以仁爱为名。爱就是仁爱。我们可以马上意识到,如果人没有生活在天主里,实践这种爱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我们的人性使我们自然地去爱好的和美的事物。以理想或挚爱的名义,我们甚至可以慷慨大方,做出英雄般的行为。但是天主的爱超越了这些标准。基督之爱包容不可爱的人,它给予宽恕——宽恕是多么困难啊!去宽恕需要多少爱啊!——基督之爱是祝福那些咒骂我们的人,而当面对侮辱或者谩骂时,我们却习惯性地回以另一种侮辱或谩骂。这是一种如此炽热的爱,几乎看似不可能,然而它却是我们唯一会留下的东西。爱是我们通往天国的“窄门”。因为在生命末刻,我们将不会因为普通的爱而判别;我们将会因为实实在在的爱德(Charity)、我们真正拥有的爱而被判别。耶稣对我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玛25:40)。这就是爱德的美好之处,最伟大之处。让我们向前,向上!

特别问候

我向参加今天接见的所有说英语的朝圣者和来访者致以问候,特别是英国所有议会小组在罗马教廷的代表们,以及来自乌干达、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越南、加拿大和美国的团体代表。在我们准备庆祝五旬节的盛大节日之际,我祈求圣神的恩赐丰富地降临到您和您的家人身上。愿上主降福你们!

本文标题:教宗方济各2024年5月15日公开接见教理讲授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